試論高考製度改革與教育提升
教學管理
作者:李剛平
要:人才關係到一個國家的百年生計,而作為高校選撥人才的重要途徑——高考,則承載著選撥國家棟梁的重任,我國的高考製度已經對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的生活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高考作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教育製度,使其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和人才培養計劃,對高考製度進行深化改革也迫在眉睫。
關鍵字:高考;教育提升
高考製度作為選撥人才的重要途徑,為我國社會發展和教育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同時,它也存在著教育不公平、生存困難以及生源緊張等尷尬局麵。隨著社會進程的不斷加快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不斷提高,我國的高考製度所具有的現實意義也越來越重要。
一、高考與社會發展
我國的高考製度建立於1952年。高考的建製,可謂是中國現代教育考試史上的一項偉大創舉。高考經曆了由單獨招生到聯合招生再到統一招生的三個發展階段。社會發展對特定行業人才的需求決定著高校專業的增減。社會職業需求的增長,已成為我國高校本科專業設置越來越重要的趨勢之一。高考製度不僅在維護社會安定方麵發揮指揮棒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社會公平。分數麵前人人平等,高考錄取的依據就是分數。為照顧地區差異,高考試卷也從全國卷到各別地方單獨命題或幾個省市聯合命題的走向發展,隨著社會職能的轉變,各個省市地區也根據本地的教育教學情況、當地考生接受教育的形式和特點來不斷調整高考方案。而不是一味地盲從全國高考政策。這種人性化措施不僅使當地學生受益,也對全國教育政策產生影響。而高考分數線的劃定,也是根據各個省市的社會發展狀況和考生的報考錄取率而確定的。
二,高考與教育提升
1,推動教育改革,規範教學方向
一般來說,高考考什麼,中學教學就要教什麼,為了考生能夠不斷的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學校就必須達到相應的辦學質量和水平,具備各種軟硬件條件,從而推動中小學教育教學不斷走向完善。不管是在教學模式、學科設計還是考試方式。都為中小學提供一個良好範式和發展方向,從而真正做到符合高等教育的價值判斷和社會滿意度。實際上高考作為傳達國家政策、意誌和中學辦學、教學的一個媒介來規範教育教學方向,也就使得高考製度選拔人才的現實意義也就更加豐滿。
2,以考促學,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水平
每個考生“寒窗苦讀數十載”都希望在高考中獲得高分數,那就必須努力拚搏。正是高考的激烈競爭,讓考生明白努力學習的現實意義。尤其是貧困家庭的孩子,他們早早的就明白了高考的重要性。這樣培養了他們努力學習的獨立意識。這時高考就要設定一個門檻,通過不斷提高試題的難度來選拔出更優秀的人才。考生就要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科學文化知識的擴展麵以及自身素質。高考就體現出它特有的以考促學的功能。特別是在1997年恢複高考後幾年內迅速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知識水平。高考始終是激勵考生奮發學習的最實際、最強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