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加強團隊建設
探索爭鳴
作者:周新玉 史學剛
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關係著學校的發展。一所好學校,必然有一批思想素質好、業務水平高的教師。讓名師煥發風采,讓青年脫穎而出。大興學習之風,倡導創新之舉,大膽改革,勇於探索。
一、營造氛圍、調動積極性。
愉快、和諧的環境,是每位教師的心靈渴求,在這樣的氛圍中,進行教育教學工作,往往能極大地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使教師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有效的提高。充分信任、尊重、理解教師的工作,那麼教師內心流淌的會是喜悅,在教育中湧動的是愛心與尊重,在教學中點燃的是激情與藝術。平等待人,給教師心理一種公平感,在評價時,多鼓勵少批評,及時發現老師們的閃光點。要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公平、公正的原則是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的前提。在獎懲製度的執行中一定要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有時雖是小事,卻會因不公平,不公正而使人寒心,挫傷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因此,在工作中,應對事不對人,不因個人的好惡去看待人,不因個人的偏見而隨意獎懲。
二、完善製度、建立人性化的管理。完善嚴密的規章製度,使各項工作得到有序進行。對教師的管理如果一味地強調量化考核,以嚴格的製度,冷冰冰的數字去約束、監督教師,將會導致教師時常感到在高壓的環境中,誠惶誠恐地疲於應付工作,工作的主動性將被淹沒,自然談不上創造性了。因而,學校的製度必須有人性化的內涵,以人為中心,以情為主線,以充分尊重每一位教師為前提,規章製度的執行以引導為主,製約為輔。讓教師在充滿人文關懷氛圍的環境中自主工作。科學合理的激勵機製、獎懲製度是教師工作的內趨力。隻有機製科學、合理才能真正體現教師的勞動價值,才能真正調動起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隻有機製科學、合理,學校的各項工作才能走上有序正規的良性循環軌道,避免各種不必要的內耗。
三、 鑄造高尚師德、 強化業務能力。作為教師這個職業,要求教師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和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職業道德,即“師德”。師德的魅力主要從人格特征中顯現出來,曆代教育家提出的“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躬行實踐”等,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範、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熱愛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更困難。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 高尚的師德除了黨和國家的政策規定、社會和家長的監督外,還要有學校的要求和團隊領導的教育、培養,更要靠教師個人自身的修養和努力。而長期工作在教學一線的教師因工作忙,任務重,時間緊,加上學校工作本身的局限性,麵臨著創新意識不強、思維不開闊、知識結構老化、知識麵狹窄、新理念新信息接受慢的境況。因此,迫切需要對教師進行“充電”,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辦法,使每個教師都有機會接受繼續教育和參觀學習,轉變教育觀念,學習課改的新理念、新教法、新學法,吸收別人的先進經驗和做法,提高師德品位和業務能力。在繼續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融合自己豐富的教學經驗,這就是一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通過這一過程,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擴大自己的知識麵,逐步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書育人的能力,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做到不但教好書,而且育好人。慢慢地會湧現出一批優秀的教學能手,從而使教師最大限度地服務於教育事業。
總之,教育工作是一個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出成果的工作。“教育隻能是教育工作者集體的事業”,這是教育家馬卡連柯的至理名言。集體事業,就要發揮集體的優勢,追求整體效益。因此,校長就應該在教師資源的優化組合上多思考,教育工作者必須學會超越自我,克服嫉賢妒能的思想,深刻認識團結友愛、協調合作、相互激勵、公平競爭的重要性,樹立合作意識,發揚團隊精神,在集體的奮鬥中獲得成功,在集體的成功中實現個人價值,享受快樂。從而形成坦誠交流、互通信息、優勢互補、愉快合作的教風校風。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目標一致,是促進學校發展、提高教學質量的政治保證。一個積極向上、健康發展的團隊,每個成員不但非常清楚自己的目標,了解該團隊的目標體係,而且還會積極主動地與本團隊各部門保持友好的合作關係。從而在相互協作、共同進步中促進學校的發展。所以提高教師素質是學校發展的靈魂和關鍵,也是學校成長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