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耳提麵命(2 / 3)

“哈哈哈哈!”拓跋澄顯得十分開心:“來人,弄條凳子給他坐下,奉茶來。我說守義啊,這麼些年下來,拍老夫馬屁的人是多不可數,可是能拿老夫畢生官職來當理由,再加上一句先帝評價當總結的,也就是你了,哈哈,不錯不錯,好小子有前途。”

兩人相對擠眉弄眼的大笑,金童坐下,接了茶水道:“不知老太師見召,有何吩咐?”

拓跋澄擺手道:“哪有什麼重要事體?就是悶了,想找個年輕人來拍拍馬屁,老夫就想到了你小子挺會說,結果一問呢,你去玉門關辦差了,於是留個人給你帶信兒。我說,既然回來了,差事辦的怎麼樣啊?”

金童正色道:“托今上洪福,十分順利,抓了不少逆賊,大致有一兩千人,其中反賊骨幹小頭目也有二三十個,大頭目兩個,其餘的內線餘黨等等還是著落玉門關方麵繼續抓捕,估計還有能一二百號人,目前那邊正在問口供,估計半月之內能有分曉,首惡、頭目近日都能送京法辦。這一次估計玉門關周圍的彌勒逆賊基本可以肅清。”

“嗯……”拓跋澄喝了口茶,揮退了侍女,然後道:“幹的不錯,自從國朝要清繳彌勒教以來,你這次算是第一大功勞了,不過,佛爺級的逆黨,玉門關那個地界是沒有的吧?就算是加上兩個都護府、隴右道、雍州全境,怕是也一個都沒有,這個事情,你還得上上心,幹的好了,老夫親自見皇上為你請功。”

金童一臉“感激”的道:“謝老太師。”

拓跋澄悠悠然喝了茶,再搖頭晃腦的念叨了幾句,忽然想起來什麼一樣,開口道:“守義啊,這幾天叫你來呢,是有這麼個事兒,不知你聽說了沒有,南朝那邊蕭寶融和蕭衍攻荊州不下,據說是聽了蕭穎胄的意見,遣使來洛陽想搞些合縱連橫的勾當,你意下如何啊?”

金童驚訝道:“此乃國之大事,怎能問於末將這等小輩?”

拓跋澄嘿然道:“你小子倒是挺自大,老夫就是問問你自己怎麼看,你這人微言輕的,怎麼著?還以為一句話能影響了朝政麼?”

金童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道:“蕭寶融好像年紀尚幼,末將是真不知道。不過蕭衍此人,末將經常聽人說起,與國朝打過幾次大仗,有輸有贏,豫州他打贏過,隨後卻又把雍州拱手相送,嘿嘿,否則末將當初就不是來北朝,而是向南朝而去了。後來此人在益州站穩腳跟,也算是割據一方。若是朝中議論,恐怕還是輕視此人的居多,但是末將覺得,此人雄才大略,日後也是個梟雄之輩,就算是位登九五也不是不可能,相比起來,南朝還是有個蕭寶卷這樣的皇帝坐著位子,才對北朝更好啊。”

“恩?”拓跋澄眼中精光一閃:“小子,你這看法倒是有些精準啊,是劉貴他們與你議論的?”

“不是,”金童立刻否認:“劉使君很少與末將議論南朝之事,說的較多也就是當年他從蕭衍手上奪取雍州的戰績,依末將看,劉使君是很看不上蕭衍的,但是末將從西域歸國時是與益州的蜀山派仙長一道,蜀山派的玄心子真人曾說蕭衍並非池中之物,乃是有天命所歸之相的。故此,末將才有此斷言。”

似乎答案與自己想的有些偏差,拓跋澄不吭聲了,兩根手指輕輕敲打著躺椅,不過心中很快就又有了定論,轉換話題道:“嗯,不說這個了,南朝就算不改朝換代,總之也要有一場大變故,且說說眼下的事情。蕭衍已經率領群臣立了蕭寶融為帝,派了沈約為使節,蕭寶融的嫡姐丹鳳公主蕭玉雪為副使已經到了豫州,沈約是尚書左丞,朝廷就定了尚書左丞劉芳為正使,長樂公主當副使接待丹鳳公主,正使這邊你不用多操心,不過副使必須住到閬苑宮去,你可給我看緊點,把副使的保鏢給我當好了,回頭我升你官,出了任何事情,須著落在你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