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突然襲擊(1 / 3)

“嗯?”元恪一個激靈回過神來,與一眾大臣七人七雙眼睛一起望向拓跋澄,掃庭之戰已經於十日之前結束,怎麼又有緊急軍情?!事不尋常,連拓跋澄也有些觸動,不由得坐直了身子。

元恪抬手示意,隨即軍情折子被太監送入,隻有兩張紙,連個封皮都沒有,可見是多麼的應急就章,元恪當仁不讓的拿起來翻看,看了幾行,不由得露出駭然之色。

在掃庭之戰中,受朝廷邀請助戰僧人的其中有六名分別是慧可、道育、苗空、靈裕、智顗、道安,前三者是禪宗弟子,後三者是淨宗弟子,在掃庭之戰中出力甚多,戰後已然辭行歸寺。冀州巨鹿郡與州治所在的安平郡均不在掃庭之戰的範圍內,今晨安平郡治冀縣竟然受到來自巨鹿的彌勒教反賊攻擊。措手不及之下,冀縣西門被反賊攻破,雙方在西門來回廝殺,但守軍仍因城牆之地利而占有優勢,活捉幾名俘虜後得知這些反賊都是其他郡縣因掃庭之戰而潰敗的彌勒教信眾,昨夜被人召集到巨鹿邊境,大約有七八萬人,有佛門修士為他們提供了神行符,夤夜潛襲冀縣,目的是奪取冀州伏羲堂,意圖掃平冀州全境,立個國中之國。鏖戰兩個時辰之後,彌勒教在世羅漢法慶與號稱十住菩薩﹑平魔軍司﹑定漢王的彌勒教大教主李歸伯出現在戰場上,二賊凶焰熾烈,瞬間打通了西門通路,率眾一路殺向伏羲堂。冀州伏羲堂有供奉真人七人,很快不敵被法慶打死兩位,此時慧可、道育、苗空、靈裕、智顗、道安六人從四麵八方同時到達冀州伏羲堂,會同五位真人與法慶、李歸伯纏鬥,自軍情急報發出時,已經將兩人暫時逼出伏羲堂主殿區域,因此伏羲堂的某位鄉老得以派人往洛陽傳送,但現在我方高手雖多,卻明顯不如法慶和尚厲害,十三人中已經有六人受傷,傷勢嚴重程度不清楚,而整個冀縣城內已經伏屍上萬,緊急求援!

元恪快速看完了草草寫就的奏折,立刻遞給拓跋澄,焦急的道:“這……這可如何是好?情況緊急,太師快拿個主意,若冀州有失,朕要愧對列祖列宗了啊!”

奏折內容言簡意賅,拓跋澄一目十行地看完,立刻問太監道:“送信的人呢?”

“呃……”太監一個錯愕:“回老大人,信差是不能進宮的,正在中華門等候。”

拓跋澄也是梗了梗,這什麼破規矩?問個戰況還要等半天。於是起身道:“陛下,請恕老臣僭越之罪,老臣以為,法慶、李歸伯二賊非常人也,就算十一位仙師、高僧可以與之對敵,後果也必將十分慘重,因此,老臣鬥膽,請陛下動用國璽,令洛陽伏羲堂仙師赴冀州增援,若有可為,則速將二賊斬殺當場,決不能為了生擒活捉而貽誤戰機。同時需派重兵防守洛陽伏羲堂。”

元恪鬆了口氣道:“幸好有太師在此,一切大事自然聽從太師決斷。”說完急忙提筆書寫手諭,並命令殿下伺候的奉寶郎急速去取國璽。

拓跋澄想了想,叫來殿外當值的一名左武衛將領,從袖子裏摸出個玉牌道:“你持我信物,往‘忠翊衛園’親見鎮撫將軍金誠,傳我命令,著他立刻率領精銳人手赴冀州迎擊彌勒教,告訴他,現在冀州城內是十一對兩個,逆首法慶、李歸伯已經陷入重圍。”將領領命而去。金誠這個官職也是抄襲的明朝錦衣衛,左武侯府現在主官拓跋澄稱為大都督,兩名副手一個是鎮撫將軍一個宣撫將軍,取“邊剿邊撫、剛柔並濟”的意思。

鎮撫將軍金誠大人在沒有公務的時候按理說就應該老實待在“忠翊衛園”或者相鄰的講武堂之中,可是那位左武衛軍官跑了兩處,竟然都說不知道、沒看見、去隔壁衙門問問吧、也許是去長安(雍州、徐州、幽州等)了雲雲,隻好再去不遠處的金將軍府邸。

金童早已經不“屈就”在劉貴的別院內了,一處八出八進外加一個帶水榭大園子的宅子就是劉貴借別人之手賤賣給他的,金童雖然不缺錢,但也笑納了,這不是錢的問題,是感情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