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仰視父親,是因為身高的差距。父親是一棵挺拔的大樹,矗立在我的世界中,那茂密的濃陰是我奮飛的起點和支點。
那時,在我心中,父親儼然是一本內涵豐富的百科全書。天上的雲彩,地上的花朵,花開花落,冬去春來……睿智的父親都會作出圓滿的解釋。經他的巧手指點,世間萬物都賦予了生命與情感。物我相映,是快樂祥和的本源,我可以與花兒為伴,蝶兒共舞,生命自然相攜為趣。青蔥年少的我,滿世界都是童話般的美好。
猶記夏日黃昏時,父親常牽著我的小手,在落日的餘輝裏,一直散步到廠區後麵的學校。盡管隻是高中,卻是當地最高學府。校園內的操場上,總有高高大大的學生,生龍活虎般地爭搶著籃球。還有三三兩兩苦讀的學生,零星地點綴著校園外的草地和田壟。我幼小的思想暗自萌發了樸素的意願,一定要與書香為伴。感謝父親,為我的人生藍圖巧妙的細節安排。
父親從不打罵我們,但他的眼睛極具威懾力。做了錯事,父親眼角的餘光,就足以讓我們震懾。不過,父親極為大度,他允許我們犯錯誤,畢竟,我們隻是孩子,但他絕對不允許我們犯同樣的過錯。回望這三十多年的曆程,父親充當的角色,是父親,是老師,是鏡子,更是朋友。
在我躑躅不前時,父親總以他豐厚的閱曆,詮釋我心中迷惘。高考那年,因為做模擬試卷不理想,我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父親洞察出我的沮喪,以書桌上的墨水瓶與文具盒為例,向我演示一個看似淺顯卻讓我終生受益的道理:“在解題過程中,你想到的是墨水瓶,別人想到的是文具盒,各有千秋,不要把目光停留在自己的不足上……”這句話,不僅渡我高考,還伴我以後的人生旅程,無論得失,我都能辨證對待。
威嚴的父親從不乏慈愛。小時候,盡管生活拮據,父親卻會在我生日那天,給我一枚散發著餘溫的煮雞蛋。長大後,父親為了支持我上大學,不惜舉債。而今,我的孩子已經上小學了,刮風下雨,總會惹起父親無端的愁緒,他擔心我接送孩子不方便。父親常是笑著說:“父親,就是付不清啊,付不清這本兒女帳啊!”其實父親說反了,付不清的,應該是為兒女的。歲月的厚重,將父愛醞釀成一首無韻的詩歌,無需韻腳與腳注,低頭,便可回味他經年的香醇。
父親是樂善的,他因此廣受敬重。即便現在,已是雙鬢如煙的他,行為意識中樂於助人的習慣,依舊保持,並在我們身上得到傳承。去年夏天,父親到城裏小住。一天傍晚,天氣突變,烏雲夾著狂風,低低地壓境而來。在小區門口,遇見一個賣西瓜的中年漢子,他央求父親把車裏剩下的幾個瓜西瓜都買下,這樣他就可以回家了。父親轉身望著我,我懂得他的心思,毫不憂鬱地買下那些瓜,成全了父親那顆樂善的心。
歲月荏苒,宛如清風,將父親這本古雅的圖書,越翻越薄。倘若將逝去的流光還原成冊,串掇成一本厚重的日曆,頁頁都記載著不盡的父愛。
不知何時,父親的脊背佝僂起來,他愈發的瘦弱單薄了。無論何時,看他,都需要仰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