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也門動亂大起底(1 / 2)

也門動亂大起底

紀實

作者:趙文濤

在很多人看來,也門動亂是國內宗教紛爭引起的,屬於國內政治問題。但自從3月26日以沙特主導的阿盟聯軍對也門胡塞武裝發動代號為“果斷風暴”的空襲行動後,也門局勢變得更加撲朔迷離。國際分析人士指出,也門局勢不僅是阿拉伯國家之間的角逐,也有西方國家背後的支持,今後一段時期內,也門將麵臨更加嚴峻的血與火的考驗。

也門局勢如何步步升溫 此番也門危機的導火索,要回溯到去年7月份。當時,也門政府削減燃油補貼引發民眾不滿,胡塞武裝組織借機使用武力控製薩那,趁勢謀亂。

今年1月,胡塞武裝攻占了總統府,趕走了也門總統哈迪,並提出新的政府改革方案。該方案謀求將各派政治勢力統一歸於胡塞組織麾下,遭到也門三大黨(全國人民大會、伊斯蘭改革集團和也門社會黨)的強烈反對,也觸動了沙特等國的神經,遭致多國部隊強力幹涉。

從3月26日開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卡塔爾等國對也門胡塞武裝組織控製的地區發動代號為“果斷風暴”的空襲行動。此次空襲共有10國參與,已有200多架戰機出動,多國海軍艦艇參與。該行動目前已成功摧毀了胡塞武裝及其盟軍的軍用機場、作戰飛機、防空導彈設施等關鍵目標,並在也門上空設立了“禁飛區”。

不過,胡塞武裝也並非孤軍作戰。4月8日,伊朗海軍宣布派遣兩艘軍艦開赴亞丁灣,聲稱為保護伊朗的航運免受海盜侵擾。而伊朗向聯合國提交了四點和平計劃,呼籲終結沙特為首的聯軍對也門胡塞武裝“毫無意義的”空襲行動,“恢複和平和穩定的唯一辦法,就是讓所有也門黨派在毫無外國政府的幹預下,建立有包容性的全國統一政府”。但4月18日,伊朗提出的四點和平計劃遭到也門政府的拒絕。沙特“果斷風暴”發言人表示,也門的領空和港口實際處於以沙特為首的聯軍控製之下,伊朗軍艦如果入侵也門水域,或者向胡塞武裝提供武器,那麼聯軍保留對此做出反擊的權利。

截至目前,持續一個月的“風暴行動”已有效阻滯胡塞武裝的南下步伐。總的來看,胡塞武裝氣焰受到打壓,正在收縮兵力,準備重點防守。但在大量招安也門前政府軍警並吸納支持者後,胡塞武裝(包括支持者在內)的總兵力已達10萬至12萬之眾,僅靠空襲很難實現對胡塞武裝力量的徹底消滅。未來一段時間,沙特等國不排除出動地麵部隊打擊胡塞武裝的可能性。

也門亂局緣何而起 胡塞武裝屬於伊斯蘭教什葉派的一個分支,其前身是“青年信仰者”組織。該組織由侯賽因·胡塞創建於上個世紀70年代,之後一直活躍在也門政壇上。2004年,因政見水火不合,侯賽因·胡塞發動反政府武裝叛亂。同年,侯賽因·胡塞被政府軍擊斃,叛亂隨之轉入低潮。他的親弟弟馬利克·胡塞拾起權杖,繼承了“青年信仰者”,並將之改名為胡塞武裝,繼續從事反政府武裝行動。

現在的胡塞武裝主要由也門北部什葉派的部落力量構成,其領導頭目欲效仿伊朗建立“神權也門”,實行政教合一。和其他許多中東國家一樣,也門國內宗教勢力也分為兩派。其中,遜尼派占60%至65%,什葉派隻占35%至40%。從人口比例上看,胡塞武裝的支持力量並不占優勢,但胡塞武裝長期盤踞在也門與沙特邊境地帶,多年的戰火磨礪使該組織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保持著頑強的鬥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