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知太太”回家記(1 / 2)

“高知太太”回家記

家庭

如今,隨著“單獨二胎”政策的放開,加之城市老齡化的加劇以及城市人日益晚婚晚育,內地家庭撫養孩子的主力——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對孫輩撫養有心無力,都市中回歸家庭的女性越來越多。

用職場經驗經營家庭 今年39歲的楊蕾育有兩個女兒。研究生畢業的她,曾經是某大型外企的企業傳播總監。楊蕾說,全職帶孩子其實也是一門技術活,之前在職場上學到的那套同樣能借鑒到家庭生活中,“首先涉及時間管理,兩個女兒的起居、習慣都不一樣,如何合理安排?比如,送大女兒上幼兒園,去興趣班;給小女兒喂奶、哄睡覺等。其次是管理支持團隊——保姆,要經常與保姆溝通,給她設置明確的標準和工作目標,隨後兩人分工合作。”

文玲是北京某報紙的一名記者。她的工作不用坐班,促使文玲下定決心辭職帶孩子的原因是與老人帶孩子的理念與方法不同。

“社會的大環境其實是不認可女性回家的,父母接受的也都是女性要自強的教育。他們無法理解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大學生最後卻選擇做毫無技術含量的家庭婦女。”文玲說,或許父母的想法沒錯,但已經不適合她們這代人。不同年代的人,生存環境和條件都有所不同,“我們必須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中國人就是不敢於做自己想做的事,湊合的人太多。我不希望我們的下一代也是這樣,所以我要給我的孩子做個榜樣,希望他也能不禁錮於環境。”

“我不認為女性有了工作、能和男人一樣賺錢就是男女平等,就是女性獨立的表現。真正的平等,應該是女性能有獨立的思考,以及獨立選擇的權利。”文玲說。

先讓自己幸福 “女性回家”其實是個永無定論的話題。在中國近代史上曾出現過四次關於“女性回家”的爭論:20世紀初、20世紀40年代初期、20世紀80年代和世紀之交。

最近的一次討論由“3年產假”的話題引發。北京市人大代表王幼君建議將女性的產假延長到3年,其間由財政或社保基金發放生育津貼。

在一些人看來,這其實就是早些年“女人回家”提案的翻版。對此,王幼君表示,他的提議並非“一刀切”地延長所有女性產假,而是給願意專注育兒的女性提供一些政策福利,“我的提議和目前法律是一個補充的關係,並不衝突。女職工如果希望休假帶孩子,那麼政府給發放津貼;如果希望繼續上班,就繼續遵循現有的產假規定安排。而選擇產假能領取津貼,則必須離開職場,待3年期滿之後重新擇業,並且延遲幾年才可以領取退休金。這些都可以自願選擇”。

根據日前某母嬰網站發起的“女性是否應該回歸家庭”的調查顯示,1000多名已婚的網友參與投票,七成為女性。其中,有11.43%的人目前就是家庭主婦,還有18.82%的人曾經是家庭主婦,有過想法但最終沒有實施的則占到近四分之一。

當問及“是什麼原因導致女性回歸家庭”時,無論男性還是女性都認為首先是“孩子或老人需要照顧”。而排名第二的原因,女性選擇了“個人選擇,適合當全職太太”,男性則認為“家庭傳統觀念,經濟條件尚可”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