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希特勒重掌納粹黨大危機催生獨裁夢(1 / 3)

第九回 希特勒重掌納粹黨

大危機催生獨裁夢

如何看待希特勒啤酒館政變,成為一個曆史問題。客觀地說,啤酒館政變失敗了,但啤酒館政變前,納粹黨在巴伐利亞境外還默默無聞,雖然慕尼黑的納粹黨員有35000人,但參與暴動者僅有千人。暴動失敗後,納粹黨瓦解了。1924年2月26日開始,由一個特別法庭對希特勒和魯登道夫集團進行審判。這次審判不僅沒有斷送他們的前程,反而讓希特勒和納粹黨撈取了一筆宣傳資本。希特勒在法庭上滔滔不絕地為自己辯護,否認其有罪。他辯護稱:“洛索夫、卡爾和賽賽爾的目標與我們相同-推翻全國政府。如果我們的事業確是叛國的話,那麼在整個時期,洛索夫、卡爾和賽賽爾也必然一直同我們在一起叛國。”

希特勒把法庭當作進行煽動宣傳的講壇,他可以任意打斷證人的話,不受限製地長篇發言。這是因為巴伐利亞司法部長弗朗茲.古特納是納粹黨的朋友和保護者;法庭的首席法官與被告在“民族主義”思想上並無原則分歧。因而,希特勒被判處了最輕的徒刑-監禁5年。而評審法官表示,該犯在服刑六個月後就有資格申請假釋。

經過這次審訊,希特勒名震巴伐利亞乃至整個德國,甚至許多外國報紙都登載他的名字,暴動沒有成功,他卻由此變成了一個著名的政治人物。

從1924年4月1日判刑開始,希特勒實際上隻服刑264天,而且是在較舒適的環境中度過的。納粹黨領導人之一奧托.施特拉塞稱,無論是監禁,還是審判本身都是一幕滑稽劇。希特勒在蘭茨貝格炮台監獄裏,如同在旅館裏一樣,獨處一室。他可以在這裏接見朋友、喝酒、玩牌,在附近的飯館裏訂名貴的菜肴。8個月適合思考的安靜環境,給希特勒提供了深思熟慮和計劃東山再起的條件。希特勒從1924年7月開始,在獄中寫《我的奮鬥》,其中大部分是他口述,由其秘書赫斯等人筆錄。

1924年12月20日,希特勒假釋出獄。他在總結暴動失敗的教訓後,決定努力擴大納粹黨的群眾基礎的同時,全力爭取權勢集團,即壟斷資產階級、軍官團和容克地主的支持,走合法鬥爭道路。

然而在納粹黨被取締後,其成員分裂成若幹集團,其中有以反猶主義者施特萊徹領導的“大德意誌人民團體”,以及施特拉瑟兄弟領導的熱衷於追求小資產階級社會改革要求的“民族社會主義自由運動”。他們的政治主張沒有越出小資產階級範疇,如反對國際貿易和銀行資本,要求維護私有財產等,主張將大工業、銀行和大地產收歸國有,使工人有權參與企業行政管理;重新分配土地。外交上主張與蘇聯及反帝的東方國家如中國、印度等國聯合,共同反對西方帝國主義國家和國際聯盟的奴役,聲稱要追求資本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之間的第三條道路,即“社會連帶主義”。

這些勢力在納粹運動中影響急劇擴大,逐漸形成了“北方派”,試圖扭轉納粹黨的發展方向。1925年11月,北方派在漢諾威召開納粹黨北部地區大區領袖會議,與會25人中,除萊伊和弗德爾兩人支持希特勒外,其餘的人都要求施特拉瑟兄弟擬定新的黨綱,更加突出“社會主義”要求,以取代“25點綱領”。有人甚至提議將希特勒開除出納粹黨,會議還決定抵製希特勒的意見,支持德共提出的就無償沒收前王公財產給勞動人民的問題,舉行公民投票的建議。

希特勒出獄後,伺機反擊,他巧妙地利用北方派內部圍繞新綱領出現的意見分歧,挑選了大部分北德地區領袖不能與會的工作日,於1926年2月4 日,在遠離北方派根據地的南德班貝格,召開納粹全國領袖會議。由於北方派出席人數少,希特勒在會上占據了絕對優勢,經過長達5小時的辯論,會議否決了施特拉瑟兄弟擬定的新綱領,通過了反對沒收前王公財產的決議,並確立了希特勒的領袖地位。

班貝格會議是納粹黨發展史上一個重要裏程碑,以希特勒為首的狂熱民族擴張主義者扭轉了劣勢,壓倒了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派,使納粹黨最終走上同壟斷資產階級勾結,成為壟斷資本實際利益的代表。

1926年5月,希特勒在慕尼黑會議上宣布,“25點綱領”永久不變,並壟斷對黨綱的解釋權,以防止其向左偏移。1928年4 月,他又以黨的名義發表聲明,重新解釋黨綱第十七條,強調納粹黨維護私有財產,“土地改革”主要是針對猶太人的投資公司,“無償沒收”必須限於法律許可的範圍。

希特勒1924年底出獄後,就馬上去見巴伐利亞總理、天主教巴伐利亞人民黨領袖海因裏希.赫爾德博士。在希特勒保證以後行動一定要循規蹈矩之後,赫爾德撤銷了對納粹黨及其報紙的取締決議。“這頭野獸已經製服了”,赫爾德對司法部長說:“我們現在不怕放鬆鐵鏈了。”

1925年2月26日,《人民觀察家報》複刊,開篇刊登了希特勒的長篇社論《新的開端》。

第二天,複活後的納粹黨在貝格勃勞凱勒啤酒館舉行第一次群眾集會。希特勒在出席這次大會的時候,下決心以後要實現兩個目標:一是要把全部權力集中在自己手裏;另一目標是,要把納粹黨重新建設成為一個隻通過憲法手段攫取政權的合法政治組織。他說:“我們將不再企圖通過武裝政變來取得政權,而是要捏著鼻子進國會,同天主教議員和馬克思主義者議員打交道,哪怕在選票上要超過他們,比在動武上壓倒他們所花的時間更長,至少結果能夠得到他們自己的憲法保證。”

希特勒並沒有怎麼隱諱對國家的恫嚇,除了馬克思主義者和猶太人以外,共和政體也是“敵人”。在演講結束時高呼:“我們的鬥爭隻有兩種可能的結局:不是敵人踩著我們的屍體過去,就是我們踩著敵人的屍體過去!”

1926年,希特勒委托弗朗茨.普費弗爾.馮.紮洛蒙,把各區衝鋒隊統一起來。起初,每個納粹黨區領袖都有自己的衝鋒隊,而且各有打算,許多人覺得自己就是小希特勒。希特勒希望通過對衝鋒隊實行統一,來削弱納粹黨區領袖們的力量,在希特勒看來,衝鋒隊就是用來貫徹黨的政治路線的一把利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