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東西都可能上癮,每個人的喜好不同,上癮的程度亦會有所差異,其主導著同一事物,不同人主觀認識的差異性。
情報,對於嚐到甜頭的伊稚斜而言,讓他開始越來越依仗情報來做決策。
而情報的副作用是隨著理性分析的強盛,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感性直覺的敏銳性。
查幹從不在公共場合參與伊稚斜的決策,在外人看來查幹隻是一個身份特殊的帳前大護衛而已,從而可以很好的隱藏起來,幫伊稚斜做好諜報工作。
在私下,查幹亦很少建言伊稚斜應該如何做,除非被具體問及。盡可能讓伊稚斜自己做出分析決策,這樣便可避免因決策不利後果帶來的疑心防範。
查幹從不在情報內容上做手腳,從來都是客觀呈現情報本身的真實內容,這亦是查幹能夠經受住信任考驗,讓伊稚斜相信情報內容的原因所在。
但查幹會在情報呈現的事態導向上深做文章,濾掉那些可能改變預定事態進展的情報,增加促進預定事態進展的情報份額。
查幹會根據伊稚斜的心理變化,在一定階段把其注意力鎖在某一關鍵問題之上。如早期的情報導向主要以草原伊稚斜的仇家為中心,慢慢的轉移到太子勢力上,成為新單於之後則是各王的人心歸附上,以應對從刺殺到王位之爭,從王位之爭到新王權威的事態演變需求。
這樣的情報服務對於任何人看來都是順理成章的,並不存在什麼漏洞,包括伊稚斜本人亦是如此認為。
但正是這樣沒有漏洞的情報,猶似一張張看不見的網,牢牢的把伊稚斜鎖定在預定的事態演進軌道上。
不能有效的跳出現有的理性態勢邏輯,便難以通過創造力的戰略拓展,打破不利的態勢壓力。
在宏觀層次上,由於缺乏對整個態勢資源的打碎、錯位、再造的感性創造力,讓伊稚斜在應對漢庭的攻勢之下,一步步陷入到越來越多的態勢應對危機之中而無暇他顧,造就了以守勢為主的被動局麵。
雖然,河南之地的丟失是其父軍臣單於在位的責任,而右賢王被滅和右賢王自身有著很大的關係,但這所帶來的不利態勢,會讓伊稚斜在夜聲人靜的時候,思索其原因所在。
困在局部焦油坑中,缺乏深度整體觀略的伊稚斜,往往感慨自己的命運不濟:如果自己能早出生幾十年,便能夠把處在繈褓中的漢庭滅掉;或者早早的當上單於,便能夠構建堅固一體的草原聯盟,不至於落得如此被動的局麵。
右賢王被滅之後,為了迅速遏製漢庭咄咄逼人的攻勢,並樹立新單於的權威,伊稚斜決定集中優勢兵力對漢軍的軟肋予以痛擊。
伊稚斜根據匈奴人對草原地形的掌握和自身機動靈活的特性,決定避開漢軍的鋒芒,下達了以保存己方實力和殲滅漢軍有生力量為主導的對漢戰略。
右賢王被滅的第二年,漢軍再次發動了大規模的出兵行動。
根據草原哨兵的稟報,發現一支數千人的隊伍脫離漢軍的主力而單獨行動,而這支隊伍正是由漢軍機動性最強的前將軍趙信部和最精銳的右將軍蘇建部組建的騎兵突襲部隊。
這讓伊稚斜終於逮到一個難得的機會,決定把這隻軍隊圈起來狠狠的大,打出匈奴的勇猛與軍威來。
害怕激戰中遭遇漢軍主力夾擊的伊稚斜,讓另一支匈奴王庭的軍隊誘敵,把漢軍主力牽製在較遠的外圍,以便擁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啃下這塊硬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