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殷(852年-930年),伏波將軍馬援之後,早年家中困苦,以木匠為業。字霸圖,許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五代十國時期楚國開國君主。
矮肥漢子則是義弟劉謙。
劉謙,又名劉知謙,字德光,唐朝末年時人,原籍河南上蔡,五代十國漢國聖武皇帝。
狂馬門原是江湖十大名門正派之一,可惜時移世易,至今已經式微,早淪為江湖一代大幫甲軍之旗下!
此時,馬殷忽向那麵如冠玉的漢子問了一句使楊行密難以置信的話∶
“王潮,你怎確信這人定是你的義兄━━狂虎?”
王潮?
王潮(846年——897年),原名王審潮,字信臣,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王潮生於唐武宗會昌六年(846年),是秦名將王翦的後代,琅琊王氏士族。唐末任固始縣史。中和五年(885年)隨王緒轉戰福建,因王緒多疑猜忌,遂發動兵變,囚王緒。其後逐漸占領今福建省全境,先後受封為福建觀察使、威武軍節度使,開閩王。
狂虎?
躲在石後的楊行密當場一怔!
想不到眼前這個麵如冠玉的獵戶居然會有一個如斯貼切的名字━━王潮。
而自己適才所遇的那個如鬼似虎的漢子,當真喚作━━狂虎?
觀乎二人一俊一醜,直有天淵之別,很難相信他們會拉上義結金蘭兄弟關係!簡直難以置信!
隻是,世情大都荒誕,每多如此。
更令楊行密難以置信的世事還在後頭。
王潮答道∶
“楊大俠,我不是早向你提及的嗎?我和義兄狂虎本是在這雪嶺下村莊長大的尋常村民,十三年前他神秘失蹤,直至半月前我來此人跡罕至的雪嶺狩獵,慘被一群猛虎追襲,傷重欲昏時卻見一人出現喝止群虎,醒來後已身在家中,我認得,那個人變是我的義兄狂虎,他不知於何時已故地重回。”
馬殷道∶
“即使你真的被你義兄狂虎所救,也並不表示這個虎墓是其所立!”
王潮道∶
“楊大俠你有所不知,當日我義兄喝止那群猛虎時,它們居然馴服如貓,如見故人般蹲伏於他腳下,故我深信這個視虎為貓,為虎立墓的人必是我義兄無疑。”馬殷微微點頭,似覺有理。
楊行密亦深表認同,他曾聽見那醜如厲鬼的狂虎為虎而泣,可見人虎情深,為虎立墓絕不稀奇。
此時肥矮的劉謙插嘴道∶
“我有一個疑問,從來猛虎凶惡食人,為何會甘願馴服於狂虎腳下,且成為他的朋友?”
王潮解釋道∶
“我義兄生來指力驚人,十歲已可一爪破壁,失蹤後或許更學得不凡本領,故能以武馴服猛虎何足為奇?至於為何猛虎會與之為友,我想大抵因他天生其貌不揚,那回我見他的臉越來越醜,怪可憐的,可能那些老虎同情他,又或許誤認他是同類吧!”
王潮邊說邊露出一絲得意淺笑,像是幸災樂社禍,接著斜睨他身畔那名美貌女子。
那女子本來默默不語,乍見王潮笑臉若此,芳容陡變!
楊行密也覺心寒。這個王潮既然為其義兄所救,也應感恩圖報才是,如今卻反而笑談自己義兄的醜陋,未免薄情寡恩,不期然憤憤不平!
幸而已有人代抱不平,隻見劉謙贅肉橫生的臉上驟現一絲輕蔑,冷言譏道∶“我倒覺你義兄狂虎也非可憐透頂,相反能夠得到猛虎同情,與虎為伍,總較遇人不淑為佳,有時候,與人為伍未必盡是好事!”
何謂遇人不淑?王潮是聰明人,怎會聽不出他話中含意,登時俊臉一沉!
在旁的馬殷忙向劉謙使個眼色,似乎因他兩兄弟尚有事倚仗王潮,故示意其弟別再出言相激,但劉謙心中有話恍如骨鯁在喉,衝口而出道∶
“你義兄救護你,你明知我兩兄弟此行尋他來意不善,卻願以白銀一萬兩的酬金帶我倆來此找他,你這個當義弟的倒是對他孝敬得很,真是義薄雲天!”
此語一出,王潮隨即滿麵通紅,那美貌女子反露出欣慰之色。
暗裏竊聽的楊行密更想拍掌叫好,這個肥矮漢子雖自稱對狂虎不利,也會為他說句公道話,這漢子倒很耿直,隻不知他兄弟二人為何要與狂虎為敵?
同是姓楊,馬殷見其弟出言不遜,製止道∶
“二弟,不得無禮。”
劉謙道∶
“不是嗎?大哥,這種人倒是十分罕見!”
馬殷道∶
“二弟,難道你忘了我們為何而來?我們此行必須找出狂虎,再從他口中探問其主人墓穴所在,不要節外生枝!”
劉謙聽罷仍是不忿,道∶
“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