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陽平治都功印(1 / 2)

在看《道德經》後,我覺得自己以前都不能叫悟道,隻是在學道,也就是按時師門的傳承在依葫蘆畫瓢而已,繼續傳承,卻沒有自己的思想。

現在我才恍然大悟,道是靠自己來領悟,自己來參透的,而傳承隻是一種幫助的手段,提供一些引路的方法。

不管是山中清修,還是人間遊曆,都隻是悟道的一種方法,大道三千,每個人的道也不一樣,方法又何其一致呢。

自從開始看天然呆給我的《道德經》後,我是天天捧著書看,一日比一日著迷。

一日,何幻珊叫我說青城山來人了。

我心裏想,這海昌師兄怎麼又來了,上次不是已經說清楚了麼,還來幹什麼呢。

來人正是青城山的海昌師兄,我出門來時他正坐在客廳沙發上等我,旁邊放有一黃色錦盒。

我讓何幻珊泡了茶後,就坐下與他交談了起來。

海昌師兄也沒有多說 什麼,隻是說奉師命,下山來給我們送東西,但是什麼東西他也不清楚,說完就把旁邊的錦盒送給了我。

我肯定不會平白無故的接受這個錦盒,不管裏麵裝的是什麼東西。

海昌師兄見我不伸手接,就在尷尬了起來,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就保持著雙手遞過錦盒的姿勢。

“海昌師兄,上次我和師兄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我們本是一門,隻是我們這一脈的下山已久,現在習慣難改,這師伯送的東西我們不敢收,請你帶回去,替我謝謝師伯了。”

“師弟不必多禮,師父讓我們下山來送,肯定是有道理的,還望師弟收下。”

我不明白師伯這樣做的道理是什麼,第一次來邀請不成,現在改為送禮了。

我還是沒有接過錦盒,不過我讓海昌師兄打開先看了來,裏麵是何物,如果是普通物件,我也不想太為難海昌師兄,隻是他回去的時候,讓他帶禮物回了師伯則是成。

海昌師兄推辭不敢打開,那我就來打開吧,當然我給海昌師兄說明了,我隻是打開看看,並不代表我就收下了。

打開錦盒後,我們兩人都是驚呆了。

錦盒裏內黃綢為內襯,內裝玉印一枚,玉白如雪,方形。

取出後仔細觀察,玉印長寬皆為二寸半,厚七分,篆書雕刻六個大字:陽平治都功印。

陽平治都功印為天師老祖親用印,當年老祖在青城山創建二十四治,陽平治為天師駐地,都功是由天師親自領,故大印為陽平治都功印。

此印道家的主要印章,也是主要法器,為正一道宗壇的鎮壇這寶,克製鬼神的大法器,曆代的天師都必親自收藏,凡上書、符籙都是必用此印。

眼前的這枚也就是當年天師老祖升天後,留給青城山作為曆代掌門人物的用印,也就是掌門的信物。

而道教的用印,均是傳承而來,並非任意的刻一枚就有此功效,比如我手中的陽平治都功印,當時是由師兄稟請師門後,用桃木刻成,並在法壇上開光,經念經後才能使用,這就是一種傳承,也就是需要稟告各方,得到認可後才有相應的功效。

比如我手中的雄劍就是如此,當初我手握雄劍下到地府,陰兵們一見手中劍便知我來曆,也知道雄劍的來曆,如果說我帶的一把仿製的雄劍下去,陰兵們就不會承認。

現在,我是弄不懂青城山的師伯想做什麼了,把傳承的大印都送了出來,難道是想讓掌門的位置,開什麼玩笑,我和師兄連師門都不想回了,還談什麼掌門的位置。

我見是此印後,就裝入了錦盒內,還給了海昌師兄,並給他說了,此物我們是萬萬不會收下的,就算是師伯親自來,我們也是一樣的,還是請海昌師兄把此印帶回師門去,我們兩脈可以互相往來,但回師門的事也不必談了。

此印我敢說如果放在外麵,不知道有多少會搶得頭破血流的,也不是說我就不對此印感興趣,但現在這種情況我是怎麼都不會收的。

海昌師兄還想堅持,我沒有給他機會,我叫他把印收了起來,直接給他說來我這裏作客我歡迎,如果說再談回師門送印的話就免談了。

海昌師兄見我如此的堅持,也是沒有辦法了,最後我們一起聊了聊,在我的挽留之下吃了頓飯回去了。

在送走了海昌師兄後,我專門回了一趟村子,就此事和師兄作了一番溝通,現在感覺青城山是盯上我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