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和尚小時候過年也是特別期盼的,不光是期盼能吃上好的、穿上新衣,更是一種親情的期盼,能見到這個那個親戚了,大家能在一起團聚一下了,那時的交通不像現在這樣方便,基本上都靠走,而住得遠的親戚也許一年也就隻能見那麼一兩麵。雖然那時候的物資雖然缺乏,但年的味道卻是很濃,現在過年感覺和平時也沒有多少的區別,像我們現在就是過年回家看一下老父母,陪陪他們聊聊天,然後就是像強盜一樣瘋狂的掠奪一番走人。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特別是家在農村的,現在回去過節就像是回去掠奪他們一樣,雖然他們是自願送的,我一兄弟開車回去,整整收了一尾箱的東西回來,小的有雞蛋鴨蛋,新鮮的蔬菜,大的有臘肉、香腸,活的就是土雞土鴨什麼的。
我特別有感觸的就是我媽,我是元旦節時就回了家的,在家呆了一個多的時候,在我回去的時候媽就開始積攢雞蛋鴨蛋,總是念叨著說誰誰誰回來沒有東西給他,就給他拿些雞蛋。我父親不吃肉,平時的蛋類就是他的,但每年到快過年的時候,他也吃不到蛋了。我也不是說這種現象怎麼樣怎麼樣的,隻是給我一種感覺,就是回去掠奪的感覺,當然這也是一種親情的體現。
想起兒時過春節的情景,和尚是曆曆在目,也感歎頗多,不過人總要長大,過去的也隻能懷念,我們的生活還得朝前,也隻能在心裏保留著那一份兒時的記憶,和兒時的那些童謠,也許那時童謠已經過時了,也許沒有人再唱了,但這些永遠都留在和尚的心裏,記得更清楚的就是那一份親情,和父母的愛。
元宵節一過,傳統意義的年也就算是過完了,大家又得回歸到自己的軌跡中去,上班的開始上班,上學的開始上學,也許覺得生活沒有什麼變化,但大家都可以認真的想一想,真的沒有變化麼,回家看看自己的父母,他們是不是一年一年的在變老,自己是不是在長大,也許你沒有注意父母的耳邊已經出現白發,雙手已經 滿是皺紋,背也不似那麼直了。
書友們,多抽時間回家陪陪父母,他們最大的希望不是你能掙多少錢,也不是希望你能做多少的官,你的平安,你的陪伴就是給他們最大的回報,陪伴才是最好的禮物。
和尚不才,草草寫下此篇,與各位書友們一起共勉,最後引用一名詩: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盡孝要盡早,不要等到父母享受不了的那一天才想起,而父母最需要的就是你的陪伴,人越老越孤獨。
和尚最後要說的本書於2017年2月12日開始恢複連載,喜歡的朋友們請關注,也希望朋友難道能繼續支持和尚,收藏,各種打賞都砸過來吧。
大家元宵節快樂,合家歡樂!
山水和尚
2017年2月11日元宵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