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園地
作者:湯佳佳 楊舒霞
一些藝術家總能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中讀懂它們的心事,點亮自己思想中閃爍的智慧,然後以他們熟練的技巧,向世間“轉述”造化的奧妙和藝術家獨特的內心感悟。張國洪先生就是這樣的人,一支畫筆、一抹宣紙,勾勒出他對自然的熱愛、對造化的神奇、對人生的感悟。
早在幼年時期,他就喜愛畫畫,一直將這份熱愛與鍾情延續至今,師從多位名家,在學習、借鑒、思索的同時,博采眾家之長,從中形成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創造出別具一格的體係,正可謂“千師歸心、自成一派”。徜徉在這個色彩斑斕的藝術空間裏的他,隨時可以見到美的音符在跳動,隨時可以聽到一曲曲醉人的色彩交響樂章。
集眾家之長,藝根孕育
自幼,張國洪先生就喜愛繪畫,雖然由於客觀情況,不能經常拿起畫筆,但他對繪畫的熱愛一直都沒有消減,因為,在他內心深處,對繪畫情有獨鍾,並希望以此作為一項事業去經營。
即使不能經常拿起畫筆,但隻要有時間、有機會,張國洪先生總是一個人靜處,於僻靜中尋得一方淨土。在他看來,繪畫可以修身養性、頤養天年,每每沉浸在繪畫的殿堂中,他總是流連忘返、癡迷沉醉。
在多年的繪畫經曆中,張國洪先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他並不滿足,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結識到嶺南畫派的劉春草先生和實力派畫家招仕波先生,並師從二位門下,在兩位前輩畫家的指點和教授下,潛心研究繪畫技巧和繪畫方法。劉春草先生和招仕波先生均在繪畫方麵有著一定的造詣,對繪畫有著萬分的熱情,並形成獨特的風格與意向。劉春草先生是嶺南畫派大師陳樹人的門徒、馬來西亞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曾旅居國外多年,舉辦過百餘次個人畫展,有評價稱其山水傾向於大寫意風格,下筆大膽暢順,意在筆先,取神舍形,筆墨淋漓,尤其善繪黃山雲海、峨嵋金頂,描摹動物亦有獨特之處。而招仕波先生則是佛山土生土長的實力派畫家,現為雲鬆書畫軒專職畫師、中國書法美術家協會理事、佛山市美術家協會理事,出版有《招仕波山水畫選》、《區錦生、招仕波赴美國舊金山展出作品專輯》、《區錦生、招仕波訪問美國畫集》及《石灣華采———招仕波中國畫六十米長卷》。
在兩位前輩畫家的點撥下,加上張國洪先生自身的悟性和勤奮的練習,很快掌握了其中的精髓和長處。在多次的臨摹和練習中,加上一直以來對繪畫產生的濃厚興趣和自幼對繪畫的熱愛,張國洪先生渴望另辟蹊徑,尋求適合自己的繪畫風格之路。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學習多位畫家的畫風之後,張國洪先生亦在不斷探索和思考,通過多次繪畫和學習,他不斷采集眾家之長,融合自身實際,終於,尋找出一條自成風格的繪畫之路。
如今,張國洪先生除了自己繪畫之外,還出售畫卷,兼售自家書法作品及同行畫家之作品。每年,佛山市禪城區都開辦畫展活動,張國洪先生幾乎每次都會於現場揮毫,筆墨過處,引起旁觀者陣陣稱讚與讚許之聲。不僅如此,在很多開幕現場,張國洪先生也應邀前往並留下墨寶。作為澳門書畫藝術聯誼會理事長的他也經常與澳門書畫藝術聯誼會的同仁一起參與活動,並共同作畫,以賞廣大觀眾。
同時,張國洪先生還是佛山市石灣書畫協會會員、佛山市禪城區美術家協會會員、東方書畫藝術家協會會員。經常奔走於佛山、珠海、澳門等地,對各地的藝術氛圍和藝術差別亦有著深刻的印象。據他介紹說:“相對比內地與澳門,澳門的繪畫水平遠遠沒有佛山專業,因為澳門很多人崇尚做生意,對藝術的熱衷程度相對較低。”同時,據說澳門至今為止還沒有一間畫廊,鑒於這種情況,張國洪先生希望未來在澳門開辦一間規模大一點的畫廊,讓澳門擁有一定的藝術氣息與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