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外星人到底是什麼樣子(1 / 3)

外星人到底是什麼樣子

安德的遊戲

作者:萬象峰年

“異類”從科幻誕生的最初就相伴而生,並不斷發展壯大。第一部現代意義的科幻小說《科學怪人》(《弗蘭肯斯坦》)講述的是人類科技自己創造的“異類”。而第一部科幻電影《月球旅行記》則展現了外部世界的“異類”——外星人,這也是我們要討論的主角。

外星人到底是什麼樣子呢?在這部最早的科幻電影裏,外星人是月球上的人,他們的形象簡單鮮明,根據善惡不同,就是一些人形動物,或者和人沒有什麼區別,連月球都被擬人化了。這裏的外星人是藝術想象的造型。這時赫伯特·喬治·威爾斯的小說《世界大戰》剛問世幾年,小說裏的火星人則是用相對科學嚴謹的態度塑造的多足爬行生物。

這兩部科幻作品裏的外星人形象代表了塑造外星人的兩個最重要的主導原則:藝術原則和科學原則。

幾乎所有外星人形象都要基於這兩個原則來塑造,隻是各占的比重不同,呈現的效果不同,二者不能拆開來單獨存在。所以我們在本文中將以藝術原則和科學原則結合的綜合分類來解讀科幻作品,尤其是科幻電影中外星人形象的塑造。這些分類各有疊加,並不唯一。

碳基

人類最容易類推出的外星人形象就是碳基生物,因為人類自己和人類目前已知的所有生物都是碳基生物,這和想象力的擴散方式是一致的。

另一方麵,生命的起源經曆了一係列極其小概率的事件,從宇宙常數到地球的位置、大小,到液態水存在的條件,及局部的生化反應條件等等。這些小概率事件使得一種獨特的生命物質被創造出來,那就是DNA。現在的科學研究越來越傾向於認為,DNA是一個特例,它沒有替代品。DNA的結構簡潔而恰到好處,能夠輕易解開或結合,能夠在保持複製精確度的同時保持變異創新的能力。到目前為止,我們沒有發現任何接近DNA性質的其他東西。

所以有理由預言,宇宙裏的大多數生命都基於DNA。如果這一點成立,那麼外星生物也最可能是碳基生物,並且具備雙邊對稱性、神經元、管腔結構和眼球器官等特征的可能性也很大。人們從自己和熟悉的生物來外推外星生命的形態,這恰巧符合了最合理的方向。

於是,碳基外星人成為了外星人中最龐大的一個大類。在這裏麵,又可以分出類人形、非人形、人形、融合形幾種常見的類別。這不是嚴格的區分,隻是一種傾向。

1 類人形

類人形外星人大體上和人類類似,然後再進行一些或科學或藝術的變形,直觀上就能夠引起“這是高等生物”的聯想。

《E.T.外星人》中的外星人E.T.大概算得上是最經典的外星人形象,頭大身小,眼睛大而神秘,手指細長,皮膚皺巴巴的。這個形象是一種“科學含量”比較高的塑造,參考早些年對於未來人類的進化假想,科學家猜測智能高度進化的外星人也會具有類似的特征——大腦發達碩大,四肢由於勞動得越來越少而變得細弱。而類人形是有進化上的優勢的,直立行走解放雙手,同時靈巧的手指可以製造和使用工具,這為進化出文明提供了便利。類似的外星人形象還可以在《第三類接觸》《天兆》等電影中見到。

其他的變形也各有各的用意。《阿凡達》中藍色皮膚高大瘦長的潘多拉星人神秘而英勇,並且藍色也是他們星球上的保護色;《火星人玩轉地球》裏的骨瘦如材腦袋膨大露出腦溝回的火星人,滑稽又猙獰。經典科幻劇“星際旅行”係列以及它的電影“星際迷航”係列登場過各種各樣的外星人。其中有一批類人種族,有點不同卻又都像人類,有些人種之間可以通婚,有些不能,這一設定則被賦予了更多科幻背景。《星際迷航——下一代》的某一集透露過,人類、羅慕倫人、克林貢人以及劇中出現的每一個類人種族實際上來自一個共同的祖先。祖先在宇宙中撒播下生命的種子,遺傳信息引導不同的生命朝同一個方向演化(這其實是有科學漏洞的)。“星際旅行”展示出來的宇宙人種演化大圖景,實際上是地球上的人類演化過程的一個放大版。親緣接近的族群之間沒有生殖隔離,分開演化的兩個族群之間就越來越難雜交繁殖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