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理想之藍(1 / 2)

第一章理想之藍

克萊因藍,誕生於六十年前的法國,藝術家伊夫·克萊因在米蘭畫展上展出了八幅同樣大小、塗滿近似群青色顏料的畫板,即為克萊因藍。

令人暈眩的慘淡日光打在呈現出克萊因藍的彼岸花之上,有的時候,望著這片近乎神跡的彼岸花海,微風低低拂著純粹得濃烈的藍色,撩動她的衣擺和發絲,她甚至覺得,這片花海卻更像一片腥紅的汪洋,妖豔不可方物。

不,不對,黎堯搖搖頭,也許是,比遍地的殘敗鮮血更加濃烈,盡管是這樣,卻更加想要注視著。

風漸漸變大了,彼岸花海一波一波起伏,有不少群青色的花瓣被吹落,溫柔地湧向呆呆佇立的小女孩,像是在對她親切地打著招呼,或者想要讓她留意到什麼。可是,孩童的清澈眼神中隻有濃得快要融化的純淨藍色,除了沉醉以外,沒有絲毫超乎年齡的情愫。

她自以為沒有辜負搖曳花兒的用心,衝著廣袤而略帶陰鬱的天空微微一笑,稚嫩天真的笑容裏夾雜著溫暖的陽光氣息,宛若春風。

突然之間,一陣狂風吹過,天空也突然陰沉了那麼一下,這陣風似乎是故意針對女孩一樣,狂舞著猛地朝她掀去,沒到膝蓋的花海狠狠地震顫,脆弱的花瓣漫天飛舞,黎堯被狂風吹得後退幾步,畢竟她才是一個十二歲的孩子。她抬起纖弱的胳膊擋在眼睛前,防止塵土吹進眼睛裏,視線卻被飄零在空中的花瓣拉扯,一直目送它們飛向遠方。

曾經在圖片上見到過的彼岸花,大片大片,鮮紅如血,看上去就像血所鋪成的地毯,紅烈似火,就連在夜晚,都那麼深豔,豔得有些詭異,但是那種異乎尋常的淒美卻緊緊抓著她的心髒,捧著那些圖片,她的瞳中亮起光芒,孩童的幼稚和興奮,以及對於理想的渴望,在那些血紅色背後點燃,她開始親手栽培彼岸花,一株一株,用自己年幼的雙手,用心嗬護它們成長,就在家門外的那片小山丘上,一條窄窄的溪流穿過,兩邊隻有一些雜草,沒有樹木,這裏人跡罕至,正合適用來當做小女孩實現宏圖偉業的地方。

如果說,發自內心的對園藝的喜歡是深層次原因的話,那麼,無人陪伴也算是一種理由吧。由於自己住的地方遠離市區,她幾乎沒有機會放學後和同班同學一起玩耍,而大人有大人要忙的事情,不能一直陪著她,她隻好一個人去外麵,像個野孩子一樣,抓抓蟲子撈撈魚,種種小花爬爬樹,將自己沉浸在純天然的世界中,可能是忍受長期獨自玩耍的緣故,性格本來開朗的女孩變得不怎麼愛說話,但是童真的笑容依舊綻放。

也不能說遠離市區沒有好處,至少她沒有像其她夥伴一樣早早地戴上了厚重的眼鏡、時不時地扶一下,也不會被從清晨就開始的汽笛聲吵醒,在這個地方,每天有可愛的小鳥對她說早早早,扇著翅膀挺著毛絨絨的胸脯盤旋在她頭上,偶爾送她幾顆黏糊糊的鳥屎,她也不在意就這樣頂著鳥屎上學;有肥肥的蟲子扭著肥肥的身體啃著葉子,看到她的到來便會慢吞吞地撅起頭來,眨巴眨巴兩顆小小圓圓的宛如兩個豆點兒的黑眼睛,看她不來抓自己便又低下頭吃葉子;還有她親手種下的花海在晨光的照耀下舒展,簇擁著她,千嬌百態,本想能夠得到主人的駐足,卻沒想到沾到了她褲子上的鳥屎。

樸實、純真、善良、自然,這是黎堯一家遺傳的性格,除此之外,這個長相秀氣的溫柔女孩,似乎有點兒不合群,班裏有很多小團體,而她不在任何一個之中。總有強勢的孩子來隔三差五地欺負她,有時候冷嘲熱諷幾句“她穿得好土啊…怎麼還沾著鳥屎……”“她成績好是當然的啊,人家是書呆子嘛……”有的時候,黎堯稍稍還一下嘴,接下來招待她的就可是不成熟的拉扯頭發了。幾次下來,黎堯實在是懶得理她們,索性報以一個大大的不帶仇恨的微笑,看著她們嘀咕著“這人有病吧…無趣…”推搡著走遠。

這天中午,黎堯哼著小曲兒蹦躂在回家的路上,心裏掛念著她那片仿佛通人性的寶藍花海。遠遠地,她就望見了那片美麗的海洋,在朝她招手,像是對她喊“回家吃飯”一樣。

黎堯開心地推開家門,看到的卻是滿屋的大紙箱,她很好奇,不解地望向還在一旁收拾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