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8月初,國際炒家對HK發動了新一輪攻勢,索羅斯領導的金融大鱷三度衝擊HK奉行的聯係彙率製。他們采取雙管齊下的方式,一邊大肆散布RMB貶值的謠言,動搖投資者對港元的信心;另一方麵在外彙市場大手拋出投機性的港元沽空,同時在股市拋出股票來壓低恒生指數,以及在恒指期貨市場累積大量淡倉,指望在彙市、股市和期貨市場上大肆獲利!
以當時的情勢,還有HK的資金儲備,基本上和國際炒家持平。這時,中央政府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祖國成為了HK的堅強後盾。首先,Z國政府宣布RMB不貶值,又派遣兩位央行的副行長前往HK。同時,吩咐所有的中資機構在必要時都出手相助……
到最後,雖然中央沒有真正地出手,但卻對HK贏得最後的勝利,起到了支柱性的作用。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就好比兩個人玩牌,其中一個所有的牌都已經揭曉,而另外一個手中卻突然多出一張王牌來。王牌不一定要打出,用來震懾對手就已經足夠了。
終於,國際炒家知難而退,而HK,因為有了祖國的支持,才成為自97亞洲金融危機以來,亞洲唯一一個金融沒有徹底被攻陷的地區。
與此同時,薑文浩這個兩麵三刀的小人,也帶著勝利的微笑和美金,飛往美國矽穀。坐到了和骨骼創始人佩奇的談判桌前。
矽穀,也就是美國加州聖塔克拉拉穀的簡稱,也是一個高科技事業雲集的地方。當然,薑文浩更清楚另外一點——美國三分之一的風險投資額在這裏!換句話說,這裏除了高科技人才和公司之外,更有龐大的風險資金。無數的創業者在這裏尋求著資金支持,也有無數的富豪在等著給別人投錢。打個不恰當的比喻,這裏有點像富豪的賭博場,假如你眼光準,投對了對象,那麼回報將是十倍百倍!
薑文浩就是其中之一,嗯,比起其它投資公司,薑文浩根本不夠看。不過,他是一個開了外掛的BUG。別人需要眼光、需要判斷,而薑文浩需要的就隻剩下——找人了。而且,相比較起其他投資者提出的苛刻條件,薑文浩簡直是尋求投資者的最愛。
5000萬美金,30%的股份,而且絕度不幹涉公司的經營,不需要任何風險保障!佩奇就有點這樣的感覺,真不知是遇上了天使呢,還是遇上了傻瓜,不過高興是肯定的。
薑文浩也很高興,他找到了一個金礦,而且是挖不完那種!
雙方就覺得非常滿意,所以談判十分順利,很快便簽約了。逗留了幾天,薑文浩又飛會國內繼續學習。
從小學到中學,薑文浩的成績一直都是拔尖的,可到了技校,他的成績開始下滑了。這和技校寬鬆的學習氛圍跟管理不無關係。來技校,大多是等著分配的,真正為了學習的人很少很少。
技校的專業課程很輕鬆,學業壓力比起普通高中來,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為了學生能多學點東西,華新技校也開了成人高中的課程。所謂成人高中,就是普通高中課程的簡化降難度版本。若非如此,技校的課程根本排不滿。但是……相比起高中的師資力量來,華新技校的老師們確實不夠看了。說難聽點,華新的很多老師根本沒有資格證,不少都是從華新公司一線推下來的。你讓他們教高中課程……哦,好吧,別誤人子弟都算不錯了。這也從另外一個側麵反映了華新的沒落,要知道,技校也曾經有真正的老師的。因為有資格證,所以他們選擇了在華新發不出工資的時候離開,自謀生路去了。
薑文浩的班上,專業課聽不聽無所謂,反正就是混時間。而成高課程……聽著一個趕鴨子上架的老師在講台上很困難的講課,薑文浩寧願選擇自學。
曾經,薑文浩選擇讀華新技校,除了家裏的困難外,還有他英語不好。現如今,他心思早已不在技校上了,夏雨涵才是他的目標。可不知道為什麼,對夏雨涵,除了才見麵時的那種興奮,現在的他少了一點激情。心中更時不時地冒出一個影子來……
1999年,華新迎來了政府的一次大規模注資,更新工廠設備。所以,迫切需要一股新鮮血液的注入。而這,就是華新技校最後一次,也是薑文浩這個年級唯一的一次成為正式工人的機會。
似乎……華新迎來了涅槃重生的機會?對絕大多數工人來說,這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好消息!但對薑文浩來說,他很清楚,這隻不過是回光返照,讓華新多拖幾年罷了。製度上的落後腐敗牽扯太大,貌似甚至到了最高一級……所以華新的改革,注定了會失敗。掣肘太大了,大到了難以置信的地步,投進去的錢和扔水裏差不多!
而對薑文浩來說,現在最主要的就算找關係,走後門。並非要分配好一點的單位,而是夏雨涵分哪裏,他就去哪裏!
……
徐嘉良方麵,重新投入工作後,忙碌的事業使得他精神有了寄托。俗話說得好,時間,是治療感情的最佳良藥。初戀,也是熱戀,徐嘉良的第一段感情,真可謂刻骨銘心。隨著時間推移,人也在慢慢長大,變得成熟。等到徐嘉良走出情傷,再回過頭去看自己那段感情時,他不禁莞兒一笑:或者,自己真的過於執拗了。以為感情就是一切,實際上,除了感情外,生活還有很多其它的東西。徐嘉良,失去太多了,也錯過太多了。不過,現在並不晚,有了薑文浩近乎無限在資金注入,徐嘉良很快就東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