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港口物流業務對港口主業的影響
港口
作者:邢虎鬆 張哲輝
【摘 要】 以我國16個上市港口企業2013年的年度報告為基礎,從定性和定量兩個角度分析港口企業經營港口物流業務對港口主業的影響。定性分析表明,港口物流業務對港口主業的影響有:可以為港口主業提供充足的貨源,可以提高港口服務的質量,可以提升港口綜合競爭力。定量分析表明,港口企業開展港口物流業務對港口碼頭的營業收入、營業毛利潤、營業毛利潤貢獻率均具有一定的貢獻和影響。
【關鍵詞】 港口物流業務;港口主業;港口群
0 引 言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港口建設方麵取得了巨大成就,已成為世界港口大國,港口的發展對國民經濟和對外貿易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但是,在歐美國家“製造業回歸”、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我國港口需求增長放緩,港口間競爭壓力增加,港口企業麵臨著經營效益增長乏力的困境。為此,我國部分港口企業在供應鏈理念的指導下開展港口物流業務,延伸港口物流產業鏈。
為推進我國港口轉型升級,實現港口持續健康發展,交通運輸部出台《港口轉型升級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港口物流,支持港口企業大力發展中轉配送、流通加工等物流服務,開展專業物流業務,拓展港口物流地產,創新發展全方位、多層次港口物流服務;鼓勵港口企業開展多元化經營,以港口主業為基礎,積極發展與航運、商貿等關聯產業的合作經營,延伸港口物流產業鏈。然而,物流市場作為市場化程度較高、競爭激烈的業務市場領域,在港口企業開展港口物流業務時,會對港口主業產生什麼樣的影響,目前尚未有對此進行研究的文獻。
本文從定性和定量兩個角度,分析港口企業經營港口物流業務對港口主業的影響。
1 港口物流業務對港口主業影響的 定性分析
1.1 港口物流業務和港口主業的界定
盡管港口業、物流業經曆了多年的發展,但實踐中的物流活動涉及了大量的行業,導致物流活動的業務形式較多,因此,很難準確地定義港口物流業務。自20世紀末開始,國內外學者和企業界已圍繞物流的功能構成和業務種類、物流企業和企業物流等方麵內容開展了討論。本文結合我國目前港口的實際運作業務情況以及已有的研究成果,根據港口物流鏈作業流程和環節,界定港口物流的內涵,並在此基礎上確定本文港口物流業務及港口主業的內涵及範圍。
港口物流是以港口的裝卸搬運和儲存中轉等核心功能為依托,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倉儲、配送、信息處理、貨運代理、物流金融、商貿物流等物流業務功能有機結合,拓展形成完整的港口物流服務鏈,並不斷強化對腹地物流活動的吸引及輻射能力,發展成為以港口為核心、涵蓋區域物流產業鏈重要環節的綜合物流係統。可見,港內作業(包括裝卸搬運和儲存中轉)為港口物流的核心,而港內作業輔助活動、港外運輸及其輔助活動是為港口生產而服務的。無論從港口物流的內涵,還是從目前港口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港內的裝卸及其相關的堆存作業為港口主業,而與港口裝卸和堆存相關的港外物流活動為港口物流業務,例如集疏港運輸、倉儲、貨運代理、報關報檢代理、物流金融等。
1.2 港口物流業務對港口主業的影響
1.2.1 有利於為港口主業提供充足的貨源
目前,我國港口業已呈現市場化競爭的格局,港口的競爭主要體現在具有相同或交叉經濟腹地的港口之間對貨源的競爭。由於港口規劃與腹地經濟聯係緊密,同一港口群內的港口間競爭相對激烈;而隨著港口功能與集疏運體係的逐步完善,港口經濟腹地覆蓋範圍不斷擴大,不同港口群之間港口的競爭程度也呈上升趨勢;因此,如何獲得充足的貨源,成為港口競爭的本質。港口企業在港口腹地開展貨運代理、集疏港運輸等港口物流業務,不僅可以獲得開展物流業務而應獲得的收益,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一體化的港口物流服務,引導腹地貨運更多地流向港口,為港口主業提供充足的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