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試論新時期都市類媒體的政治自覺(1 / 3)

試論新時期都市類媒體的政治自覺

論壇

作者:鄭慧

【摘 要】新的曆史和時代背景下,都市類媒體被賦予了主流化的時代內涵和使命,保障公民權利、行使輿論監督、整合社會資源、引導公眾輿論,都市類媒體有了更大的作為空間。當然,這一切都離不開都市類媒體政治自覺的增強。本文認為,都市類媒體的政治自覺可以通過逐步更新發展理念、重塑社會角色、搶占高端信息、深化傳播內容、調整傳播視角等路徑予以實現。

【關鍵詞】都市類媒體 政治自覺

一直以來,都市類媒體被定位為按照市場規則來運營的媒體,其關注的重點是與讀者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服務性、實用性、可讀性、娛樂性等特征突出。但隨著受眾結構調整、社會思考的多元化變革和辦報理念的成熟,為了提升層次、擴大影響、應對競爭,都市類媒體必須增強政治自覺。保障公民權利、行使輿論監督、整合社會資源、引導公眾輿論,都市類媒體有了更大的作為空間。

一、都市類媒體增強政治自覺的時代背景

1、都市類媒體日趨主流化

2008年,胡錦濤在人民日報社考察工作時,將都市類媒體等納入輿論引導範疇,並明確了發展主流媒體的方向。這標誌著都市類媒體主流化步入一個新時期。都市類媒體主流化是媒體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過去,為了更多的吸引讀者的“眼球”,都市類媒體在內容選擇上出現了信息豐富但瑣碎、輿論引導作用弱化等負麵問題,對於受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越來越不適應。提高自身公信力、實現主流化轉型,這已成為都市類媒體所共同麵臨的課題。要躋身主流媒體行列,都市類媒體必須進一步增強政治自覺,增加“主流新聞”,傳播主流聲音,通過嚴肅的內容、深刻的報道和寬廣的視野等方式,增強公信力。

2、受眾結構日益高端化

都市類媒體過分娛樂化的傾向越來越受到讀者的抵製,格調低下的內容和舍本逐末的經營注定無法贏得長遠發展。都市類媒體如果要贏得穩定的受眾,擴大市場份額,走在行業前列,必須逐步增強政治自覺性,從原來的普通市民導向轉向更具精英化的公民導向,具有較好經濟收入和較高文化修養的高品質需求讀者群體應該成為其競爭的重點。事實上,都市類媒體的受眾結構也正經曆曆史性的轉變。社會中堅力量和高學曆背景的讀者日益增加,整個讀者群體日益走向“主流化”。

3、行業競爭更加白熱化

地方時政新聞一度不受都市類媒體關注,都市類媒體往往選擇以社會新聞為主,並完全由媒體根據新聞價值按新聞規律自由處置。與專業報紙相比,都市類媒體在報道中缺乏深度;與同類報紙相比又會存在同質化問題。而對於讀者來說,通常希望看到更本質的新聞,於是讀者需求與媒體報道兩者之間出現巨大差距。都市類媒體要跳出同質化競爭的怪圈,滿足更多的讀者需求,迫切需要具有一定深度、能夠發掘事物本質的有關國家大政方針的新聞報道。那些曾經不受都市類媒體關注的時政新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報道,現在已成為都市類媒體的競爭熱點。可以說,增強政治自覺、提升時政解讀能力是都市類媒體實現差異化發展的關鍵選擇之一。

二、都市類媒體增強政治自覺的基本取向

1、更新理念:從大眾媒體轉向主流媒體

加速向主流媒體轉型是都市類媒體實現政治自覺的最好方式。這一轉向大致可從三方麵展開:一是“去低俗化”,脫離都市小報的視角,從體現出獨特的思考和人文關懷出發,挖掘蘊涵在社會現象之中的附加價值,從以往單純依靠感官刺激吸引受眾向依靠報道質量凸顯影響力轉變,進而實現從都市小報到主流大報的轉型。二是強化硬新聞報道。都市類媒體的核心新聞產品應該是對重大事件的深度報道,這是展現都市類媒體政治自覺的重要途徑。三是適時進行改版。改版可以反映報紙定位的改變和新理念,這是都市類媒體主流化與時俱進的重要方式。通過改版,強化時政新聞報道,或應對突發重大事件,能有效加強都市類媒體與讀者互動和輿論監督,塑造品牌和自身的主流化大報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