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官員形象的塑造策略
學子論文選登
作者:齊美煜
【摘 要】政府的公信力和執行力反映了政府形象。政府形象也包括政府官員形象。一個親民、愛民的服務型政府離不開廉潔、奉公、守法的政府官員。本文從政治傳播的角度分析政府官員形象塑造的現狀,總結經驗教訓,以期在塑造政府形象的同時將政府官員的形象塑造提上日程。
【關鍵詞】政府形象 政府官員形象 公信力
“政府形象是政府的整體素質、綜合能力和施政業績在國內外公眾中獲得的認知與評價。這種認知和評價是具體反映為政府在國內外公眾中的知曉度和美譽度,它既是社會公眾的主觀評價,又是政府客觀表現的反映。”①政府形象的塑造要考慮諸多因素,如執政理念、廉潔程度、政策執行力度、親民指數等。在這個過程中,政府形象的塑造並不是被動的,政府可以主動設計和塑造自身的形象。
一、政府官員形象及現狀
政府官員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大眾很難有直接機會去了解他們,大都通過大眾媒介塑造的形象去知曉、評價他們。政府官員形象塑造主要集中於“客觀形象”、“媒體形象”、“公眾形象”。②
1、客觀形象
客觀形象側重於對官員的社會活動的直觀反映。但此客觀形象並不能與官員的真實“人性本質”相聯係。一些官員為了博得公眾注意與喝彩,不惜“偽裝”自己。如湖南某官員的“四不承諾”:不偷懶、不貪錢、不貪色、不整人。雖然人們對此褒貶不一,認為這是一個“官場廉潔秀”,但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廉潔秀”的另一麵也加強了政府官員的形象塑造。
2、媒體形象
如今大眾傳媒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政府官員的媒體形象取決於媒體對事實的選擇、加工、報道。在現代政治生活中,官員的出鏡率往往成為政治地位的重要標誌,隻有經常出鏡的人,才能成為“公眾人物”。③如腆著肚子笑的楊達才萬萬沒想到他的一笑居然使自己成為全國聞名的“表叔”。楊達才作為陝西省安監局局長趕到車禍現場,居然當著36位亡靈,在車禍現場腆著肚子笑。這一“微笑”被廣大網友斥為“傻笑”,媒體所呈現的“楊達才”被廣大群眾認為是一個不尊重生命,隻關注腕上奢華的“冷血形象”。媒體形象巧妙地將“客觀形象”和“公眾形象”聯接起來,借用媒體這個平台,公眾可以根據自身的思想價值觀去評價政府官員的形象。
3、公眾形象
公眾形象,即公眾對政府官員形象的基本反映。政府官員的公眾形象具有一定的可視性、相對穩定性、影響性及風險性。我國政府官員公眾形象較為單一。就像“表哥”楊達才,車禍麵前的“微微一笑”被公眾解讀為漠視生命。楊達才的角色不僅僅是一名政府官員,同樣他也一定程度上代表著當地政府,就猶如一麵鏡子,透過這麵鏡子,公眾可以評判政府。其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如果失當將會破壞黨和政府在公眾心中的良好形象,會削弱公信力。“表哥”楊達才的一笑不失為一種可悲的“傻笑”。
目前,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我國對政府官員的報道都存在一定的刻板印象——威嚴、呆板、形象單一。但隨著科技的發展,公民參與民主的意識不斷提高,“網絡反腐”愈演愈烈。我國政府官員的負麵形象多數表現為官員腐敗、“錢權色交易”、官員脫離群眾、“不作為”等。種種報道,不斷形成一種“刻板成見”。 “刻板成見”的存在使得公眾一提及政府官員就聯係到漠然、毫無人情味、威嚴等形象代名詞。因此,如何樹立良好的政府官員形象,使其得到公眾的認可,這是一個亟需一起重視並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