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津渡是三門峽左側、平陸境內、黃河北岸一個古老的渡口,它與潼關以北的風陵渡一樣,曆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從茅津渡過河後便是崤山,占領崤山,可北控山西,東據河南,西進關中。人們形容茅津渡是一鎖扣三省,一鎖既開,三省門戶皆開,足見其戰略位置的重要!”
“敵人的進攻是從1939年5月29日開始的,起初是規模不大的‘火力偵察’;6月6日淩晨3時許,巨大的爆炸聲震撼著中條山古老的山峰……下了生死賭注的敵人一改常規,用他們最不習慣的夜戰發起了掃蕩攻勢,並且是兵分九路一齊殺來。”
“敵人進攻的重點是位於芮城與平陸交界的陌南鎮,在陌南鎮設防的是我96軍之主力177師。”
“雖然早已料到了敵人會以分割包圍的戰術先攻陌南,並且製定了陌南會戰的拒敵方案,但敵人攻打陌南兵力之眾多,火力之集中還是讓陝軍一開始就處在了非常被動的地步。”
“177師的第一道防線——雲蓋寺很快被敵突破,陳碩儒師長退兵至陌南鎮外一麵頑強阻擊敵人,一麵等待增援。”
“但38軍在馳援途中遭到敵人的封鎖,而177師的47旅又被敵人包圍在中條山南麓的茨林溝無法脫身。”
“陳碩儒苦苦支撐,戰至下午4時許,陌南鎮失守,177師被敵人逼到了黃河岸邊。”
“麵對著敵人愈來愈小的包圍圈,年近半百身材瘦削的陳碩儒命令40名機槍手排成一道牆,一聲令下,40名陝西冷娃甩掉血漬斑斑的衣服,端起機槍殺向敵陣。”
“自以為勝券在握的敵人萬萬沒有想到陳碩儒會殺個回馬槍,一時亂了陣腳。”
“177師殺出重圍,有人問:‘師長,往哪裏打!’陳碩儒大手一揮:‘回陌南鎮!’他料定敵人雖攻下陌南鎮,但舉兵追殺,鎮中必然空虛。”
“陳碩儒回馬第一槍衝出黃河灘;回馬第二槍又殺回陌南鎮,越過陌南,至中條山腹地休整數日,收攏散兵後陳師長回馬三槍,複奪陌南。此舉成為‘六六戰役’中的一段神話。”
“但是,177師殺出黃河灘後,有兩支隊伍沒能跟上,他們是新兵團和工兵營。這兩支隊伍分別被困在了黃河岸邊的許八坡和馬家崖。”
“那時候,我們教導營跟隨陳碩儒師長,陳市長突然對我說:‘秦大勇,新兵團有一千多人,都是些十七歲左右的新兵;你率領教導營去接應一下’!”
“我向陳師長莊正地行了一個軍禮說:請師長放心,教導營不會辜負您的期望!”
“我們教導營奉陳師長之命前去接應新兵團;但新兵團的小戰士早在黃河灘與敵人拚殺開了,200多名小戰士很快獻出年輕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