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近萬名官兵壯烈殉國。但敵人死亡人數亦不在我們之下。戰後,敵人在運城召開追悼陣亡將士大會,會場上,僅陣亡軍官的骨灰罐就擺了1700多個……”
瘸子爺講完上麵這些慘烈的戰鬥場麵,歇了一分鍾,接著說:“中條山的防務重新做了一番部署;戰術上也作了調整,由死守改為靈活機動的協防作戰。”
“敵人拋出了‘阪垣停戰線’,其中劃定敵人在奪取隴上重鎮蘭州後即不再西進。”
“而欲取蘭州,仍須跨過黃河占領陝西,因此,中條山仍是敵人必奪之地。”
“1940年4月,敵人向中條山發動了新一輪大掃蕩;這場後來被稱為‘望原會戰’的戰事是又一次生死對弈。”
“敵人的掃蕩是從中條山中部突破的,沿張茅大道直取茅津渡;規模僅次於‘六六戰役’。”
“然而,正當我方布好口袋陣準備圍殲敵人時,一戰區參謀長郭寄嶠從洛陽打來電話。”
“孫蔚如唯恐郭的電話會打亂部署,故而不接電話。郭寄嶠又打給趙壽山,說:望原你們是守不住的。你們應當帶部隊繞到敵後,在同蒲線上作戰。”
“趙壽山說:望原是中條山的心髒,望原丟了,敵人就會舉兵過黃河。”
“郭寄嶠說:‘那你要是守不住怎麼辦?’趙壽山說:你給衛長官說,守不住望原,砍下我趙壽山的頭扔進黃河!”
“4月17日,我方有意識地邊打邊退,終於把敵人主力誘至望原。”
“望原會戰的主戰場在望原、淹底兩個山頭,兩山之間有一道深溝,溝底是一條寬約30多米的小河——洗耳河。”
“4月19日清晨,中條山下突然湧來一股巨大的寒流——俗稱倒春寒,雨雪交加,狂風怒號,碗口粗的大樹被連根拔起。”
“趙壽山趁風雪之夜,調動前線各部兵力,分四路猛攻敵人,一夜間將望原周圍的敵人打得狼狽逃竄,收複了大部分被敵人占領的村落。”
“4月21日,敵人從望原以北的張店據點撲向李振西防守的望原高地。”
“在戰爭最危急時,鐵血虎將李振西對我說:‘秦大勇,你們是哪裏需要上那裏,現在又和我戰鬥一起了!’說著把手一指道:敵人來勢洶洶,你馬上率領100名不怕死的後生,衝下山去!這邊我用炮火掩護。”
“我挑出100名精壯後生。100條漢子齊聲怒吼:‘殺敵報國,在此一舉!’在炮火的掩護下,我奮勇當先,100條陝西漢子呐喊著衝下山去,趟過洗耳河,衝入敵陣,一排排手榴彈炸起漫天煙霧……敵人全線潰退,而我百名敢死隊員也多半陣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