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城鄉教育一體化進程中外語師資配置不均的對應策略研究
教育論叢
作者:楊麗
摘 要:河南城鄉教育一體化進程中外語師資配置存在著諸多不均衡現象,本文以新鄉市為基點,輻射河南,在實況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找出造成當前外語師資配置不均的根本性原因,並切實提出可行性建議,以期以點帶麵,為推動中原崛起提供理論啟示。
關鍵詞:城鄉;教育一體化;外語師資;不均
作者簡介:楊麗(1982-),女,河南駐馬店人,新鄉學院外國語學院助教,碩士,主要從事英美文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14-0-02
為推動社會的整體和諧和可持續發展,我國堅持把打破城鄉二元結構,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作為發展戰略,這是順應潮流的必然之舉。作為城鄉一體化方針的組成部分,城鄉教育一體化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是促進社會公平和統籌城鄉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重要路徑。教育決定著國運的興衰,而教師則決定著的教育質量。正所謂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河南省在積極推行“教育先行,人才強省”的戰略部署的同時也在謀求教師資源的均衡配置。然而由於社會曆史,經濟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城鄉教育一體化進程中教育資源配置存在著諸多不均衡,特別是外語師資方麵尤其明顯。眾所周知,在當今這樣一個全球化迅猛發展,國際間交流日益密切的社會,外語的功能作用愈加凸顯。外語的師資配置均衡與否直接決定著城鄉外語教育一體化的進程。基於此,本文以中原要地新鄉市為例,在對新鄉市四個城區及下轄的八個縣(含兩個縣級市)共計12個中學師資現狀的實況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找出造成當前外語師資配置不均的根本性原因,並切實提出可行性建議,以期以點帶麵,為推動中原崛起提供理論啟示。
此次調研在新鄉市城鄉中學英語教師中共發放問卷190份,實際收回179份,有效問卷108份,有效率平均為88.5%,調研內容涉及教育理念、工資水平、教師學曆及教師在課堂上使用英語的比例等方麵。調研結果表明河南省城鄉外語教育近些年呈現出明顯的增長趨勢,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迅速並且成效顯著,但與此同時也暴露出一些或是已經長久存在或是新近出現的城鄉教師資源不均衡,不合理的現象,而正是這些如教師薪資偏低、城鄉英語教師都還依然把成績看得重於學習口語的表達和應用、農村教師教育理念較為落後且課堂上使用英語的比例偏低等問題製約著城鄉教育一體化進程。為了更快更好地優化外語教育,加快河南城鄉外語教育的一體化進程,筆者在立足新鄉市情的基礎上,結合調研結果,針對當前城鄉外語師資狀況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幾點改進建議:
一、走出城鄉二元結構體製的桎梏
城鄉二元結構形成了以優先發展城市為中心的認識,國家對城市的教育和公共設施的經費投入和支持力度相當大,而對農村的教育和其他設施則沒有政策上的傾斜和照顧,政府的投入非常有限。盡管在改革開放之後,國家實行很多縮小城鄉差距的政策和措施如城鎮化建設,城鄉一體化建設等,力圖促進城鄉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麵的共同發展,但實際上城鄉二元製的頑疾並未完全消除,城鄉間不同的資源配置製度,城鄉有別的管理體製和城鄉分割的市場體係等問題依然存在。城鄉二元結構直接導致了城市的繁華先進和農村的貧窮落後,城市學校無論從福利待遇還是生活便利等方麵都遠遠優於農村,這使得學曆高,能力強的優秀老師在城市學校和農村學校之間毫不猶豫地選擇留在城市,直接拉大了城鄉間的師資差距。如新鄉市外國語學校是新鄉市直屬學校,由於財政支持充裕,位於新鄉東區的新校區含教學區、辦公區、生活區、運動區等為一體,硬件設施都很一流,在職的96名教職工中,僅高級教師就34人,省市級骨幹教師就有10人。如此良好的環境怎能不吸引優秀的人才?如此不斷壯大的師資又有哪一所鄉村中學可以比?而追本溯源,不均衡的城鄉結構體製才是造成城鄉教育資源包括教師資源的不均衡的根本性所在。
因此走出城鄉二元結構體製的桎梏,完成從城鄉二元結構向現代一元經濟社會結構的根本性轉變,把農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置於平等的發展地位才是解決師資不均的重中之重。
二、提高教師的薪資待遇和生活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