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英語教學實踐中文化情境與理性思維的結合(1 / 2)

英語教學實踐中文化情境與理性思維的結合

教育論叢

作者:劉憲梅

摘 要:針對當前中學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在教學實踐中應該把問題情境與社會生活實踐結合起來,既注重文化情境的趣味性,同時關注語言思維的理性化發展,做到情理相融;教師要想方設法為學生營造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努力做到寓教於樂,注重教學中的情、理、趣結合,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始終要讓學生學得輕鬆愉快、興趣盎然。實踐證明,在和諧文明的精神文化環境和豐富多彩的活動場所,有利於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學好英語的自信心,體驗英語語言環境和語言魅力,啟發他們用英語思維習慣造句寫作。

關鍵詞:英語教學;文化情境;理性思維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14-0-01

一、構建文化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實踐課,它同樣受特定的文化氛圍和環境影響,英語課堂的教學環境如何,對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極大。而傳統的“一言堂”教育教學方法,課堂上教師總是憑主觀意識和揣測不停地向學生灌輸英語語法知識,幾乎無從顧及學生的反應和感受,學生隻有緊跟著老師的口授不停地做筆記,心裏即使有疑問,也隻能課後再問,因為課堂的“主演”是老師,同學們隻有認真聽老師講課的權力,而很少有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教育教學改革和提倡素質教育的理念要求教學過程中必須把教學主體“學生”發在主要位置,教師首先要為學生創造民主的學習環境,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師要給學生發表意見的權利,要讓學生知道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關係,鼓勵學生在課堂大膽發言,允許學生提出與老師不同的意見或者疑問。教師應該努力為學生營造和諧的課堂環境和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為此,教師要以滿腔的熱情投入教學當中,全身心投入到良好課堂氣氛的構想和調控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以高昂的激情參與教學全過程,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必然收到良好教學效果。還可以將音樂引入到教學當中,為教學提供舒緩的、減壓的背景音樂,為課文提供朗讀的伴讀音樂,為學生介紹西方的音樂、英文歌曲,教唱英文歌曲,進行英文歌曲比賽。注意課堂導入warming up要激發學生的興趣,要真正把寓教於樂落到實處,英語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師生互動,老師可根據教學內容需要,在課程導入時每次講一些具有很強吸引力的小故事或者幽默笑話,用漢語和英語分別講述,這樣既增強了學生的記憶效果,也調節了氣氛。老師隻要有熱情,隻要留心,時刻都能切合一些諺語、笑話來調節課堂氣氛,還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自由演講,互相交談,集體演唱表演短劇等形式,來強化記憶,活躍氣氛,激發學生興趣。給學生編口訣,在教學實踐中對一些特殊單詞幫助學生用口訣記憶,然後拿出來檢驗正確與否。進行競賽和比賽;把教材編成情景劇,讓學生演情景劇,讓所有的學生融入其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角色,有了好的獨特而幽默的教學情景學生必然產生深刻記憶。

二、注重情理結合提高教學效率

由於當前教學任務日益繁重,學生學習負擔越來越重,這其中原因有來自社會人才競爭機製方麵的,有來自教育改革探索過程中的,有來自家長對子女期望值攀升方麵的,在此情況下,要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必須把英語教學輔導工作的重心放在課內,向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要效率要質量,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但要真正學好並且掌握一門外語,首先要必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把一些必須記憶的重要內容用幽默風趣的方法傳遞給學生,實現理趣結合。除此而外,要學好一門語言,光靠每周幾次英語課是不夠的,需要在很大程度開展課外語言教學活動。教師應根據不同的班級,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愛好的同學,進行適當地組織,有目的地開展英語遊戲、比賽等形式多樣活潑自由的英語語言趣味化訓練,既可各班進行,也可同年級、全校進行。其目的是活躍學生課外生活,鞏固課內學的知識,創造英語的氣氛,培養學生學英語興趣,做到理趣結合,課內外結合,互相促進。教師鼓勵學生創設課外教學環境,師生實時開展英語口語交流學習與工作是至關重要的,把日常教學工作生活中的語言交流機會讓給英語,融合情、理、趣一體化教學實踐,把英語教材中的各項教學內容融於社會實踐活動中,強化聽說讀寫能力,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強化素質教育,在英語教學中整合多種教育資源,積極探索開展英語語言教學的課內外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