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電影導入在藝術類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探究
教育論叢
作者:李倩
摘 要: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發展,越來越突顯出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重要性,藝術類專業的大部分學生英語基礎較差,因此,在聽力課堂上導入英文電影,對其了解外國文化,提高聽說能力起著積極引導的作用。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formation for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listening becomes more and more significant. Most of art majors are not good at English. Therefore, making use of English movies in listening class plays a positively guiding role o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foreign culture as well as improving their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ies.
關鍵詞:英文電影;藝術類大學;英語聽力教學
Key words: English movies;Art College;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作者簡介:李倩(1982-),女,遼寧朝陽市人,遼寧師範大學影視藝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外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14--02
從2007年開始,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著重強調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後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聽”屬於語言的輸入(input),“說”屬於語言的輸出(output)。兩個環節互相促進又互相製約。自從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以來,聽力的比重增加到35%,更顯示出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重要性。藝術類專業的大部分學生英語基礎較差,在聽力課堂上導入英文電影,對其了解外國文化,提高聽說能力起著積極引導的作用。
一、藝術類學生英語聽力學習的現狀
藝術類學生相對其他專業學生,具有活潑好動,表現欲強,思維活躍,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特點。然而在英語課程的學習方麵,他們就顯得缺乏自信,存在畏懼心理。究其根源,主要是由於大部分學生英語基礎較差和學習內在動機不足。
1. 藝術類學生英語基礎相對薄弱
大部分學生高考時通過兩三個月衝刺補習勉強通過考試,基礎比較薄弱,根本不具備實際運用能力。考上大學後他們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在專業課的學習與訓練上,大大減少了學習英語的時間和精力。詞彙,語法知識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學生聽力的水平,而藝術類學生在詞彙方麵,對詞彙儲備有限,很多常用單詞掌握程度欠佳,單詞拚寫和詞義理解需要加強。在語法方麵,學生對語法的認知程度有限,不會分析句子結構。此外,學生的知識麵較窄,缺乏對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曆史背景、文化差異的了解。因此,學生上課的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也不夠理想。
2. 學習動機不足,自主學習能力較弱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它表現為學習的意向、願望或興趣等形式,對學習起著推動作用。藝術類學生往往在英語學習上缺乏主動性與積極性,並且認為專業的學習更為重要,英語學不學意義不大,隻要通過學校期末考試即可。在聽力方麵,大多數學生不善於利用聽力材料揣測生詞的意義,對聽力答案進行聽前猜測,隻要聽到生詞就容易緊張慌亂,影響整體聽力效果。在做記錄時不能有效地抓住主要內容,對記錄重要信息的方法了解較少,導致出現前聽後忘的現象。 同時他們的課堂表現也不夠積極,經常遲到,自由散漫,缺乏自我約束能力。課堂之外,利用有效時間進行自我聽力訓練的同學更是寥寥無幾,也不懂得製定符合自身聽力特點的聽力訓練計劃。
二、英文電影在藝術類學生英語聽力教學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