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試論電視舞蹈的特征、功效及發展策略(1 / 2)

試論電視舞蹈的特征、功效及發展策略

藝術研究

作者:何丹虹

摘 要:電視舞蹈是一種新興的舞蹈藝術,它的出現極大地削弱了舞蹈藝術與生俱來的階級性。電視舞蹈不但能升華受眾欣賞舞蹈的水平,而且還推動了舞蹈藝術的相互交流與持續發展。但其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一列問題,具體可實施以下兩方麵的發展策略:在舞蹈內容的遴選上應注重電視傳媒的特征,舞蹈節目的定位應堅持雅俗共賞的原則。

關鍵詞:電視舞蹈

[中圖分類號]: J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14--01

從客觀角度而言,電視舞蹈就是將舞蹈與電視融合起來的藝術,它借助電視的先進技術手段,將舞蹈藝術通過電視屏幕展現在廣大觀眾的眼前,體現出濃鬱的時代氣息。[1]電視舞蹈產生的曆史並非很長,是一門新興的舞蹈藝術形式。它與傳統舞蹈相比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主要表現為借助先進的電視傳媒技術分解舞蹈動作固有的連貫性,將舞蹈語言分解得支離破碎,並將其轉化為電視傳媒語言與屏幕舞蹈畫麵,讓舞蹈本身所具有的審美信息從根本角度獲得了轉化。從形式層麵,可將電視舞蹈分為專題式電視舞蹈、藝術性電視舞蹈、教學式電視舞蹈、故事性電視舞蹈、記錄式電視舞蹈。現筆者將從特征、功效、策略三個角度對電視舞蹈展開一定程度的探究。

一、電視舞蹈的特征

從本質上來說,舞蹈從產生那天起就彰顯出濃厚的階級特色。在古代時期,不論是“祈福舞蹈”,還是“祭拜舞蹈”,它的誕生發展皆與當時社會環境所形成的舞蹈情境以及上流社會的舞蹈涵養性有著至關重要的關係,在不同的場合應使用何種形式的舞蹈都有著甚為嚴格的規定,表現出鮮明的階級特色。[2]這種階級特色在舞蹈的各個細微環節中都有著極為明顯的體現,時至今日,這種不平等的“階級性”都還烙印在各種舞蹈形式中。電視舞蹈的橫空出世將舞蹈中的階級性降到前所未有的最低程度,這種降幅是其他任何媒介都無法實現的。受眾借助電視屏幕充分了解舞蹈、鑒賞舞蹈。通過電視屏幕欣賞各種舞蹈時,受眾會產生身臨其境的“現場感”,完全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製,雖然當前舞蹈界有不少學者認為電視舞蹈並非真正的藝術,而是經過電視加工的“二次舞蹈藝術”,可是我們無法否認,通過電視欣賞舞蹈卻是廣大受眾感受舞蹈藝術的最佳形式。

二、電視舞蹈的功效

(一)升華受眾欣賞舞蹈的水平

從生理角度而言,人人皆是“天生舞者”,兒童聽到優美的旋律會手舞足蹈,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成年後,逐漸喪失了這種與生俱來的跳舞能力。[3]因為所處的生活環境、接受教育的差異等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很多民眾對舞蹈藝術的欣賞僅僅止於“恢弘的場麵”、“嘹亮動聽的聲音”等缺乏專業特色的詞彙來形容,既不能欣賞舞蹈藝術所展現出的內涵意蘊,也無法從情感上產生共鳴。借助電視傳媒來表現精彩紛呈的各種舞蹈,不但傳播了舞蹈的相關知識,而且還能培養受眾鑒賞舞蹈的能力,令其充分認識到舞蹈強身健體的功效以及在改善人體情緒上的重要作用。

(二)推動了舞蹈藝術的相互交流與持續發展

不論何種藝術都彰顯出極為明顯的時代特性,藝術形式本身就蘊藉著文化性與審美性,舞蹈藝術亦是如此。[4]從宏觀曆史角度而言,舞蹈藝術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彰顯出繼承性,此種繼承不是全盤吸收,而是對上一時代舞蹈藝術形式遴選性的接納。除了上述遴選式的縱向繼承外,橫向式的相互交流與溝通也是不可缺少的。當前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交通十分便捷,人民群眾借助各種形式都能完全實現交流,這就讓舞蹈專家們能充分借助交流的各種機會讓更多的民眾去了解舞蹈、感悟舞蹈所綻放出的藝術魅力,同時也讓各種迥異不同的舞蹈在交流中產生出火花。然而對於舞蹈本身來說,它的持續發展並不能借助各種交通工具來徹底實現,借助電視舞蹈這一新興的藝術形式能夠完全克服不同的地域限製,從而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交流機會。這種相互交流與持續發展是通過直接的方式實現的,簡而言之就是能夠對舞蹈藝術產生極為明顯的影響。與此同時還有非直接(隱形)影響,與前者相比,此種影響效能更為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