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中國現階段人口政策及改革方向
文化論壇
作者:張玥
摘 要:目前,我國人口正經曆著從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迅速轉變,現階段出現了一些新的矛盾,比如臨近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出生性別比嚴重失調等。近年來,一些勞動密集型跨國企業撤離中國,也引發了中國人口紅利還能持續多久的爭論。基於此我認為,中國的人口政策亟待轉向,尤其是生育政策應該調整。
關鍵詞:生育率;人口老齡化;人口紅利;生育政策
作者簡介:張玥(1989-),女,陝西延安人,陝西師範大學國際商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區域經濟學。
[中圖分類號]:C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14--02
一、人口現狀分析
(一) 人口總量分析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截止2011年年底,中國大陸人口總量為13.47億人,比2002年增加6000多萬人,年均增長率為0.53%。人口增長的絕對數量在逐年減少,年均增加人口由2002年的826萬人降至2011年的644萬人。人口的自然增長率也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2002年為6.45‰,2011年降至4.79‰,下降了1.66個千分點。同時,我國繼續保持較低的人口生育率水平。2011年我國人口出生率為11.93‰,全年新生人口為1604萬人,與2002年相比下降了0.93個千分點。
(二)分群體人口數量分析
2010年,中國0-14歲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由2002年33.59 %降至16.60%,而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上升至1.78億,所占比從1982年的7.62%增至13.26%。同時,我國家庭戶的規模繼續保持下降趨勢。2002年,我國平均家庭戶規模為3.39人,而2011年下降至3.02人。
(三)城鎮人口數量分析
2002年至2011年的十年間,中國城鎮人口年均增長近2100萬人,城鎮化率為年均1.35%。截止2011年,中國城鎮人口比重達51.27%城鎮人口比重超過50%的省份已達15個。
二、人口政策調整的現實依據
(一)是解決中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加速和勞動年齡人口數量減少問題的出路
中國人口撫養比呈現先下降後上升的趨勢, 2011年降到0.38,之後將呈現緩慢上升的態勢。這種人口結構的變化對中國來說意味著如果生育率水平不能呈現明顯的回升態勢,今後的人口撫養比將會持續上升。在本世紀中葉,將會出現平均4個勞動力供養2個老人和1個小孩的現象。人口年齡結構的這些變化預示著老齡化在今後將會嚴重製約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給未來經濟的發展埋下隱患。
(二)是中國經濟應對“未富先老”問題的途徑
中國人口結構中“未富先老”的現象對經濟增長的潛在威脅主要表現在:第一,喪失了趕超發達國家的內在動力;第二,對於一些仍具有人口紅利的發展中國家,失去原有的競爭優勢;第三,科技創新能力仍明顯滯後於發達國家。因此,無論是麵對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中國都在逐漸喪失原有的競爭優勢,這都加劇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難度。
(三)是現階段中國社會和小家庭麵臨挑戰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