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戰爭的經濟帳(1 / 2)

圍點打援必須讓點感覺危急,然後才能求援,打疼他,這是必須要做的,不過呂鵬可不想用士兵的生命去爬城,那不和算。

呂鵬現在做什麼事情,都願意用金錢來衡量這件事情,即便是戰爭,即便是將士們的生命也是如此。

有一次,在軍備籌集的內閣會議上,糜竺對呂鵬不惜血本的打造造價昂貴的投石車,訂購海量的長弓巨箭耗費無數錢糧的事情,提出了異議。

內閣其他成員也紛紛表示不理解,有那些錢糧,不如多招募些士兵呢。

現在的習慣是,士兵不過是消耗品,戰死了也無所謂,反正天下流民有的是,自己的軍隊待遇如此之好,絕對不仇沒有人願意應募,現在,在幽州以外,一口吃食可比一條人命還要金貴。因此,士兵衣甲不全,刀槍不整,器械奇缺就成了必然的現象。

當時呂鵬就對內閣成員掐著指頭算帳說道:“一個合格的士兵,不但要父母養活二十年,在趙權這裏,最少訓練三個月,再經過三個月到各隊去和其他部隊磨合,不說別的,單單就這六個月的軍餉和服裝夥食等等的開銷,我們至少要花費十萬錢以上。同時,我們每戰死一個兄弟,還要十萬錢的撫恤,而每戰死一個兄弟,就等於我還要再從頭訓練一個戰士,這樣在經濟上算來,我們的投入是多少呢?”

“最低是二十萬錢。”糜竺皺眉回答,這是簡單的加減算法,自己不笨。

“其實你隻算了我們錢糧的付出,而忘記了,一個老兵的作用要比一個新兵要大的多,而過量的死傷,不但會讓士兵認為我們不愛惜他們的生命,而更能讓他們麵對海量的傷亡對戰爭產生恐懼,這又會降低我們的士氣,因此,戰死一個兄弟的負作用簡直是危害無窮的。”

對久經戰陣的趙權來說,這樣的結果他是理解的,當初在黃巾軍的時候就是這樣,沒有戰鬥的時候,大家跟著大隊混吃混喝,一聽有戰鬥了,立刻逃散無數,最後不得不派出一批親信押解著一群戰戰兢兢的家夥上戰場,但那樣的戰鬥力就可想而知了。

“但是,我們有犀利的長弓,威力巨大的投石機,事情就不一樣了,先說我們長弓巨箭吧,你看,正常的箭簇是半兩精鐵,一斤精鐵要一百錢,也就是說,一個箭簇要三文多不到四文錢,加上其他的箭杆什麼的,大約一支箭需要二十文錢,但我們的巨箭呢,箭簇隻要糙鐵,我和鐵廠掌櫃的談過,也就是八十文錢,但我們的箭簇需要二兩,因此也就是我們的箭簇是每十文一個,加上我們箭杆,因為我們不需要羽毛膠漆,因此製作和工藝要求簡單,因此,我們的巨箭是十五文一支,假如平常的箭簇需要平均五十支殺死一個敵人,(不止)而我的巨箭隻需要十支就成了,那麼,殺死兩個敵人需要我們一個兄弟的生命連換,那我們需要多少錢呢?也就是說,用人命去填,我們殺死一個敵人,就需要最少十萬錢,而我們用巨箭呢?隻需要一百文,你看這樣的換算合適不合適?”

Tip:移动端、PC端使用同一网址,自动适应,极致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