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台灣最美麗的書店—好樣本事(1 / 2)

台灣最美麗的書店—好樣本事

位於台灣台北市東區巷弄(忠孝東路四段188巷),麵積隻有13坪大的“好樣本事”在2012年2月獲選全球20間最美麗的書店之一,其實用遊充滿懷舊的優雅,一如我們理想之船的船艙。藏身狹小巷弄間的小書店,如何成為世界最美麗的書店之一?

在13坪大的空間中,收納了跨越時間與空間的美麗作品,是現代人沉澱再出發的好所在。

車水馬龍的台北街頭,人擠人的東區街道,習慣快節奏生活的台北人,踏進好樣本事的那一刻,彷佛一切都慢了下來……

13坪大的空間內,堆滿了書店主人汪麗琴從世界各地收集回來的書籍和手工藝品,讓人忍不住翻看把玩,樂活一整個下午。

點石成金的本事

開西餐廳起家的汪麗琴,原本是把這裏當做倉庫,用來堆放餐廳器皿和雜物。熱愛讀書和旅行的她,每次出國總會帶回各式各樣紀念品和書刊雜誌,倉庫裏的東西也越堆越多。兩年多前(2009年),她心血來潮,決定展售長久以來收集的大量藏書,並搭配其它收藏品來做擺設。

汪麗琴的藏書以外國食譜、攝影集、設計美學刊物和時尚雜誌為主;收藏品則是五花八門,從廢棄不用的老窗戶、銅製的古董收銀機,到手工製造的鍋鏟,無奇不有。巧妙結合各種天馬行空的元素,“倉庫”搖身一變,成為現在的好樣本事。

汪麗琴說,她隻是做成自己喜歡的樣子,自然就吸引有相同喜好的人前來;而跨界開書店並非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分享她的收藏。

老式脫水機、收銀機、鐵製熨鬥、舊式打字機,這些已經用不到的古董,是店裏的擺設,也是商品,透過精心設計的布置,營造出一個溫暖、讓人流連忘返的空間。

每樣擺設都有一段故事,以擺在店正中央的鬆木長桌來說,購自一個韓國朋友,但因體積太大,且結構不穩,不好運送,一直閑置在美國;決定要開書店時,想到這張桌子很適合擺書,才設法從美國運回。“放進來以後,感覺這張桌子就是為了這個書店而造的,”汪麗琴說。

既然是書店,店裏的主角當然是書。汪麗琴談起書來滔滔不絕,雖然現在網絡閱讀風氣盛行,但她認為實體書本仍是網絡無法取代的存在。

“拿到一本書,聞到書香,聞到紙張的味道,細看整本書的設計,是一種享受。”汪麗琴說,一本書的用紙、印刷、特殊的字體和版麵設計,都是設計者的巧思,“每本書都結合了五感,是網絡體驗不到的。”

特色藏書充滿驚奇

店內的藏書頗具特色,多是在一般大書店不容易找到的書,像是法國Marabout出版社以各種常用食材為主題的一套食譜,它把每一種食材製成一本小冊,可以快速提供料理靈感,並且還附上食材造型的小書簽,讓讀者可以方便查找,非常有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