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芷國東三郡名曰興越郡、廣鳴郡、承祖郡,其中尤以承祖郡麵積最大,更因南接南沐國,東臨擎海國的天然交通樞紐地理優勢,百年來承祖郡在大芷國一直是地位超然的存在。
承祖郡據傳乃當年太祖立國時起兵興業的根基所在,又蒙祖例成為大芷曆代帝王安葬震靈的陵墓之地,無形中其重要性便被無限拔高。
名帖“承祖”二字乃當年太祖親自賜下,亦是大芷國所轄十郡中二百年來從未變更過郡名的唯一例外,當然也成為曆代達官旺族、重臣權貴出產最多的地方。
由於兩麵鄰國的威脅常年存在,曆代朝臣都勸諫過將王陵北遷,一旦興起戰事皇家祖墳被撬,傷了龍筋斷了龍脈,按流傳百年的大芷國經《玄天黃土錄》的說法就算亡了國,再無興盛機緣。
眾臣另有一層擔憂卻沒放到明麵上,天高皇帝遠的地界,一時照顧不周被宵小之徒挖了厚土,掘了某代帝王墳頭,可算徹底傷了天朝上國的臉麵。
隻是尋常人家遷墳移墓還要請法師看風水覓龍穴,尋良年吉日大動幹戈之下才能動土,莫說帝王移陵要牽連多少人力物力,扯動恁多方方麵麵的暗流。
於是乎勸諫百年拖遝十世,終是沒有哪代帝王能下決心,也就這麼延續下來。
陵墓不動,安保措施就要加強。每代鎮守承祖郡的一方諸侯都是皇親國戚,當時帝王的鐵杆心腹和堅定不移的支持者。
那是自然,作為皇族分支,承祖郡也是自家祖墳所在,敢不上心維護?
於是承祖常年囤積重兵,百多年間發生的大小戰事倒從未禍及此地。
南沐和擎海也非沒有能臣,要打仗自然不會選擇駐紮了大芷國三分兵力的承祖郡,這裏可說遍地皆兵全民帶甲,沒誰敢隨便觸動此廂裏的怨氣。
這一代鎮守承祖郡的皇族是當朝平順帝簡致遠的親弟弟,敕封寧候的簡嘯天。
簡姓似乎在前世的百家姓中遠遠排不上大姓氏,但在本朝二百年間卻的確是大芷國第一富貴之姓。
寧候簡嘯天得其親兄十多年未減的恩寵,直可謂位高權重,隱隱當朝五大權臣之首。
有此威勢,寧候府邸自然也修建的華麗非凡氣勢磅礴,占地百傾不說,府內雕梁畫柱,飛簷疊嶂,樓宇亭閣,山川水潭,精美盎然,應有盡有。
暑日裏黃昏,被冰塊散發清涼氣息沁透的恰到好處的書房裏,四人肅首麵對著一個正低頭觀看書簡的中年男子,靜默的屋內落針可聞。
男子麵相頗為英挺,四十歲上下年紀風采非凡,雖隨意坐著卻自有一股不怒而威的氣勢。
寧候簡嘯天。
明顯是戰報樣式的通文,詞句滿滿,洋洋灑灑十數頁,寧候一氣看畢,沉默半晌,“知楓此子,大才暗潛,終將位極人臣!”
其餘四位聽到簡嘯天如此評價,眼中略有驚訝卻沒誰多言詢問,戰報每人都已仔細看過,終覺事不可控才共同前來找寧候議事,所論者唯有知楓一人耳。
此刻要是知道承祖郡中最位高權重的幾人湊到一起僅僅因為談論自己,知楓絕不會有受寵若驚或者惴惴不安的情懷。
知楓的回應隻會一句,既已入世,必將驚天地泣鬼神,往後歲月爾等或該慶幸能這麼早對我重視,也算是識人之能先見之明!
就這麼牛掰!
知楓能這樣認為,其他知情者卻不盡苟同。
寧侯府眷屬後院,誥封一品清韻夫人的正房李氏,寧候唯一偏房也是當年清韻夫人陪嫁過來的通房丫頭靜姨娘,正齊齊發問,對她們的掌上明珠清月郡主狂轟亂炸。
話題隻有一個,知楓揚名之戰!
十日前發生在萬山千澤之地的那場激戰,準確說都不能算上戰役,僅僅可稱為一邊倒的屠戮!
千餘名精兵、十騎重甲騎兵連對手影子都沒看清就被消滅殆盡,而獲勝一方僅僅十九人還包括三個不通分毫武藝的平民百姓。
更何況十九人全部毫發無傷!
類似的情形在承祖郡郡府懷遠城隨處可見,街頭巷尾大路小道,似乎隻要三五人聚集就會談論此事。
官家方麵沒有明令禁止民間議論,更有一些身份神秘人物不時在各處挑起同樣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