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必有

作者:

最有感覺的首飾

飄雪:普林斯頓金融工程碩士,在美洲銀行、花旗銀行、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做了多年的金融分析師後,仍不能放下對時尚的熱情,終於還是注冊了自己的公司Angela Ge Fashion Jewelry,專營紐約獨立設計師的時尚首飾。

我一向把手鐲稱為“最有感覺的首飾”。原因很簡單,因為人的手是一直在不停的動作中的。項鏈、戒指、耳環(大吊墜耳環除外)等戴久了,很容易就讓人忘記了它們的存在。可是手鐲不同,隨著打字、喝水、捋頭發、握手……成百上千的手勢動作,手鐲始終跳躍在你的眼前。所以,全身上下最有環佩叮當效果的就是手鐲了。

手鐲的故事可以往回追溯到公元前幾千年。從木質、石頭、骨質、牙齒等製成的手鐲,到後來的鐵、銅、金、銀等金屬質地的手鐲,乃至皮革、綢帶、寶石,以及中國獨特的玉鐲,手鐲所采用的材質可以說是無所不包。

到古羅馬時期(大約公元前十世紀),手鐲開始大量流行起來。那時手鐲的流行主要是出於防禦性考慮,是作為勇士們戰爭中披掛盔甲的一部分,更以手鐲的形態來代表自己的隊伍。古希臘的勇士偏愛皮革製成的手鐲,上麵鑲嵌金、銀、寶石等作為裝飾。而古羅馬的勇士則喜歡用金鐲子,並製成蟒蛇的形態。

然而,除了作為戰爭中的防禦性武器外,手鐲作為裝飾品在歐洲並不流行。直到拜占庭帝國衰敗後,手鐲才開始出現在時尚、首飾的概念裏。但彼時的手鐲開始被認為過於女性化,不再適合男性佩戴。

十七世紀開始,手鐲大張旗鼓回歸時尚領域。寶石出現鑲嵌在手鐲設計上的越來越多,珊瑚成為非常時髦的手鐲材質。並且,幾個手鐲的疊戴開始流行起來(原來手鐲疊戴不是現代人的創新哦)。當時的歐洲女子若是不把包括手鐲在內的全套首飾上身,就會被認為衣衫不整。

這樣的風尚到維多利亞時期更是達到新的巔峰(不得不感謝對首飾充滿狂熱的維多利亞女皇,才讓一眾愛美女士有各類精美的首飾來打扮自己),而且流行成對佩戴。這一時期,很多首飾設計更加感性化,手鐲的款式更加生動多樣。帶有幸運掛墜或可開合式掛墜的手鐲最受歡迎,特別是熱戀中的情侶們。女孩子們把心上人的照片放在掛墜裏,有的甚至在掛墜裏藏上一縷青絲以慰相思。手鐲上刻字(多是愛人的名字)就更普遍了。喜歡玩神秘的女孩子更是用手鐲的各種材質來製造密碼,讓人破解。比如,手鐲上依次嵌上天青石(Lapis)、黑曜石(Onyx)、符山石(Vesuvianite)和翡翠(Emerald),取第一個字母,從而代表了“愛情(Love)”;又如月亮石(Moonstone)+堇青石(Iolite)+藍寶石(Sapphire)+太陽石(Sunstone)+黃水晶(Yellow quartz)+蛋白石(Opal)+綠榴石(Uvarovite),是在向愛人傾訴“想你(Miss You)”。

到了維多利亞時代末期,新藝術派盛行,自然界的花鳥昆蟲的造型非常流行,特別是蝴蝶、蜻蜓、蜜蜂、孔雀、天鵝等。上世紀初,女裝改革,短袖和無袖女裝的出現,讓手鐲瞬間成為最受矚目的首飾。更有年輕時尚女子把手鐲高高戴在上臂,掀起一股熱潮。

幾百年手鐲時尚發展,設計創意多多,材料層出不窮。今天的手鐲佩戴,更講究自我風格。我在這裏介紹一些日常著裝與手鐲的搭配吧。

每天穿西裝套裙上班的美眉,精致的中小型手鏈、手鐲最襯你,比如最簡單的Tiffany銀手鏈,秀氣的Susan Hanover花朵手鏈,Rachel Leigh的蝴蝶結手鐲……都能給你嚴謹的裝束添一點靈動。

如果公司的著裝要求沒有那麼嚴格,職業感休閑裝就可以,那麼手鐲的選擇範圍就大多了。除了上麵用來配西裝套裙的手鐲,其他一些大型、醒目的手鐲也可以拿來搭配衣服。比如Kenneth Jay Lane的琺琅花手鐲,Susan Hanover的紅玉石手鐲套,LV的果凍大鐲子……穿長袖針織衫的時候,也可以把Vita Fede的皮手鐲扣在袖子外麵,或者幾個大小不一的手鐲一起佩戴,立刻就讓你精彩耀眼。

同樣的手鐲,搭配職業休閑裝和搭配出遊休閑裝的效果會完全不同。比如用兩三款Vita Fede的軟皮繞腕手鐲,一起製造些許搖滾韻味等。

用來搭配參加宴會裝的禮服的手鐲,在選擇上和搭配西裝套裙類似。除了要精致外,鑲嵌鑽石或水晶的手鐲會更適合宴會的氛圍,適當地和項鏈或耳環配套。

美人的美

韓鬆落:先天的屬性關鍵詞有獅子座、A型血,祖籍湖南,生於新疆,定居蘭州。後天的屬性關鍵詞為專欄作家、娛樂事件評論人、電影愛好者兼影評人、音樂愛好者兼歌曲製造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