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寒全武裝
特別策劃
作者:小Gan
一到冬天,大家最不爽大概就是——為了保暖,你得把自己裹進一層、一層、又一層的衣服裏。特別是在北方,“傳統”的冬裝穿法是:背心外頭套線衣,線衣外麵套毛衣、毛衣外麵還得穿上棉坎肩……再加上羽絨服和棉襖的話,簡直快要變成一個大“衣服球”滾到街上去了。穿著這麼多的東西,不用說,走路肯定會變得非常費力。要是再跑上幾步,就會呼哧帶喘,上不來氣……真是太過分啦!
但是,抱怨歸抱怨。在零下幾十攝氏度的“三九天”,你真少穿幾件衣服試試?先不說會不會凍感冒,單說在寒風中縮著脖子拚命在地上跺腳的滋味兒,就夠你受的!唉,看來,為了抵禦寒冷,這身過冬的“全副武裝”還是一個都不能少的。
不過,“武裝”自己也要講科學。如果你真了解了這些“防寒裝備”的真正實力,完全可以揚長避短,合理選擇,做到既保暖又輕便,而不用非要把自己捂在大棉襖、二棉褲裏……好啦,下麵就讓《百科探秘》來為你揭示“防寒武裝”的全真相!
穿什麼最保暖?
對這個問題,爺爺奶奶的回答可能是棉襖和棉大衣,而爸爸媽媽肯定會說是大衣和羽絨服。那麼,到底哪種棉衣最保暖呢?
咳咳,別急、別急,咱先來講講科學:你知道棉衣的保暖原理是什麼嗎?嗯,其實,衣服之所以能讓穿的人覺得暖和,主要是因為它把你的身體和外界隔開了。一方麵,你身上的熱量不容易散失出去,另一方麵,外麵的寒氣無法“入侵”進來,這樣,你當然就可以保護好自己,不被凍著了。
根據這個道理,厚衣服當然要比薄衣服抗冷。因為衣服越厚,熱量被保護得越好,越不容易被傳導出去。但是,衣服的厚是有限度的。總不能厚到像磚頭一樣,往身上一穿,人就先被它壓趴下了……
過去,人們冬天穿的都是名副其實的“棉衣”:兩層布裏麵絮(xù)上棉花,就做成了棉襖和棉褲。理論上說,棉花絮得越厚,棉衣就越暖和。但要是絮得太厚了,就會影響胳膊腿的活動。而且,很快人們就發現,棉衣穿著穿著,就慢慢“癟”下去了,防寒功能也會大大降低。需要在晴天出太陽時,把它晾曬一下,拍打拍打,讓它重新“蓬”起來,才能重新變得暖和。
這是什麼原因呢?漸漸地,人們發現,棉衣能夠防寒,不隻是棉花和布的功勞,更重要的是,棉花“擠”在一起時,互相之間是有縫隙的,這就會在棉衣裏層夾進一些空氣。空氣是傳熱最慢的導體。有了空氣的保護,人體的熱量就傳導得更慢了。而隨著人的活動,這些空氣會逐漸被擠壓出去,所以,棉衣穿到最後就不暖和了。
現在你可能已經想到了,沒錯,羽絨服就是按這個原理製造出來的。和棉花相比,鴨和鵝的羽絨重量更輕,而當它們被堆在一起時,互相之間形成的縫隙和空間卻更大,可以容納更多的空氣。因此,用它們就可以製造出又輕又暖的羽絨服。而且,羽絨服是不是暖和,不是看它厚不厚,而是要看裏麵的羽絨的質量。質量好的羽絨,絨朵很大,像一片片大雪花一樣,即使放上薄薄一層,也能起到保暖的作用。
那麼,大衣保暖的原理又是什麼呢?嗯,如果你摸一摸爸爸媽媽的大衣,就知道了:做大衣用的是非常硬的毛呢布料或厚絨布料。它在防止人體熱量散失的同時,還可以擋住外麵的寒風。但現在的很多羽絨服,外麵的麵料也采用了防風、防雨的各種化學纖維材料,在這方麵已經不落後於大衣了。所以,在所有這些冬天的衣服裏,羽絨服還是防寒保暖的第一選擇。
軍隊為啥還穿棉大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