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號兵馬俑坑遺址大廳,位於一號兵馬俑坑遺址主廳東端北側。年開始動工修建,年底主體工程竣工。年3月1日進行正式發掘,同年10月對外開放,全坑劃分20X20米的24個探訪。每個探訪又以十字隔梁分成4個大小相等的小方。
3號坑麵積為平方米,呈“凹”字形狀。出土戰車一乘,馬傭四件,武士傭68件。坑內陶傭以夾道式排列,它是秦軍陣的指揮中心。坑中部,出土木質戰車一乘,車已朽,僅存殘跡。車前駕有四匹陶馬,車後有陶俑4件。前排的一件為軍吏俑,後排的中間一件為禦手俑,禦手兩側的俑為車士。古代一乘車上有乘員三人,此為四人,頗為罕見。”
“好了,這下大家都把3個土坑都看完了,你們有沒有發現兵馬俑的一個特征,或者說一個共同點?”季玉軒.瑜凱微笑著對眾人說道。
“他們全部都沒有帶頭盔,或者說根本他們就沒有頭盔。”南莫天.凱瑞在一旁淡淡的說道。
“不錯,那你們又有誰知道這是什麼原因?”季玉軒.瑜凱依舊微笑說道。
這次眾人沒有人開口,你望我,我望你的麵帶疑問。
“因為秦國本身就是個崇尚武力的民族,這就好比某些民族崇尚武士道精神一樣,都是一個民族的精神”這時一直沒有開口的百裏晉.熙明突然開口說道。
見眾人都望著自己,等待自己的答案,百裏晉.熙明也不在做作,繼續講道:
“《史記》上說:秦,帶甲百萬。意思是有百萬身披盔甲的軍隊,這裏的甲也僅僅是指盔甲,但是卻不包括頭盔,不同的兵種穿的盔甲不同,基本上這些盔甲是皮質的,很簡潔,這些都是為了顯示出他們的這種尚武的精神。
這種尚武的精神從其他著作中都能感受到。韓非子是戰國時期的大思想家,他在自己的著作中記錄了初次接觸秦人的感受。他說,秦人聽說要打仗,就頓足赤膊、急不可待,根本就無所謂生死……
當時一個著名的說客這樣描述戰場上的秦軍:他們光頭赤膊,奮勇向前,六國的軍隊和秦軍相比,就像雞蛋碰石頭……他們左手提著人頭,右胳膊下夾著俘虜,追殺自己的對手……
不僅如此,司馬遷在《史記》中也同樣記載:戰場上的秦軍竟然袒胸赤膊,索性連僅有的鎧甲也脫掉了。”
“好!嗬嗬,百裏晉.熙明的知識果然豐富啊,不錯,當時的秦國就是崇尚武力的民族,對他們來說什麼外助物都不及自身的實力來的重要,這也就是他們沒有頭盔的主要原因之一了。”季玉軒.瑜凱點頭道。
“百裏晉.熙明,這些曆史你怎麼知道的這麼清楚?”西門寺.潔羽這時也隨口對百裏晉.熙明問道。
“這也沒什麼啊,平時多看看書,多閱讀閱讀資料就可以了啊,嗬嗬。”百裏晉.熙明隨口答到。
“好了啦,老大,你們兩個人就不要在那裏卿卿我我的了,我們還是趕快走吧,再不快些走,我們以後的路程就要耽誤了。”南莫天.凱瑞在一旁催促道。
“要死啊,是不是又皮癢了?肖子。”西門寺.潔羽“惡狠狠”的盯著南莫天.凱瑞道。直看的南莫天.凱瑞心裏發慌,連忙轉移視線,帶頭快步都出了秦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