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老先生非常博學,別人都稱呼他為博學先生。他收了很多聰明的學生。有一天,學生們陪著博學先生走到了一個大水邊。博學先生想到了一個問題,立刻問:“這水池有幾桶水?”

這個問題問得稀奇古怪。幾桶水?就像一座山有多少斤重一樣,誰答得確切?學生們一個個麵麵相覷。

博學先生很不高興,便生氣地說:“你們回去考慮三天。”

三天過去了,學生們仍無人能解答得出這個問題。博學先生仰天長歎,覺得很掃興。他幹脆寫了一張布告,聲明誰能回答這個問題,就收誰做弟子——免得有人說他的弟子都是一幫庸才。

布告貼出後的第三天,一個10歲模樣的男孩子,大大咧咧地走進博學先生的授課大殿,說他知道這水池有幾桶水。學生們,覺得好笑,堪稱安邦治國的棟梁之才都答不出來,小孩子怎麼行?

博學先生問小男孩:“你知不知道?知道就快說吧!”

小男孩說:“要看那是怎樣的桶,如果桶和水池一般大,那麼水池就隻有一桶水,如果桶隻有水池一半大,那水池就隻有半桶水了,依此類推而已,對不對?”

博學先生笑哈哈地收小男孩做學生,把以前的學生都趕走了,因為他們太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