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
東軍未經調動擅出枉死城,向南關開去,大軍來到關下時寒極的書信抵達豐都,探子剛通報完使者就奉上了信箋。
-……我此去必定大破魔軍,踏平邪壇,為君呈上魔帥首級。
豐都一片混亂,閻君與幕僚都不知道向往意欲何為。寒極的行動不合常理,令閻君無法應對,他本來打算緩慢消耗枉死城實力,再令其壓製魔族。然而寒極忽然傾全城之力遠征魔域,雖然暗合閻君的打算,但滿朝文武竟不知其真正目的。閻君不信寒極會無故動重兵打破平衡,為豐都謀利。
東軍行軍神速,輜重從簡,似乎不準備長期作戰。閻君接到東軍眼線的情報,寒極親率全軍,隻留下少量行政官守城,驅出南關開進荒原。就在閻君躊躇著是否應該派兵應援的幾日內,豐都派出的探子一個都沒有回來。朝臣開始揣測戰況,有些將領躍躍欲試,請戰出征,尤其是羅浮山城的戍邊將士戰意高昂。閻君還算沉得住氣,在他看來枉死城和魔族的戰鬥不會立刻結束。雙方力量沒有懸殊的差距,一旦戰爭持久,一定會兩敗俱傷,到時候他就能趁機收回枉死城,並一舉根除魔患。
幽冥百日彈指一揮,南關外依然隻有黃沙茫茫,荷矛而立的鬼卒望著萬古不變的景色日複一日的執勤,輪崗後在城內酒肆痛飲幾杯是軍旅生涯唯一的享受。它們都在幻想傳說中的枉死城究竟是怎樣車水馬龍燈紅酒綠的景象。自從上人執政後枉死城擁有獨立的人事,除了將領不接受調入。這些士卒十分後悔從前怎麼沒有想辦法調去東軍部。有些渴望戰鬥,想加入騎兵建功立業;有些士卒則厭倦了沙場,想成為行政官。下層丙卒希望提高地位,在枉死城可以差遣丁戊部,上層將領出入枉死城沒有限製,它們希望沒有軍務,然後終日尋歡作樂。
閻君為寒極杳無音訊焦躁不已,他懷疑自己被上界的仙人戲弄了。他原本不過是二流仙官,忽然山水輪流轉得到幽冥之主的位子。他著實慶賀了一番,不想來冥界以後才知道這是個棄地,如今還出了這檔子事。部屬被殺,枉死城脫控,除了魔族外又多了一個對手。寒極假如出身鬼域修為不應該入仙,可是依他看來竟然深不可測,也不知是那個上界的真仙應劫下界。現在他的情況十分被動,一旦開啟內戰他的位置恐怕坐不穩了。上界雖然極少幹預幽冥事務,可一旦動蕩波及人間,仙府使節就要降下問責。冥府內戰必定造成鬼潮,他不願在生涯中背上這個汙點。
南關外渺遠的地平線上出現一支軍隊,關上士卒一見立時行動起來。全關將領來到關上,認出這是枉死城的隊伍。
閻君從豐都大殿的寶座上拍案而起,著全部探子出發。寒極攻破魔域,夷滅全族,砍倒了邪壇上象征魔族的紫幡,熄了萬世不滅的魔火,在與魔帥曠世之戰中負傷,傷情不明。枉死城軍十去其九,損失慘重,為了應付魔族的垂死掙紮寒極押上了全部身家。魔帥的頭顱放在豐都出生入死金殿正中,滿朝官僚麵麵相覷。早在豐都大帝主宰幽冥時魔族就已經盤踞南方,如今亡族滅種,閻君述職時履曆上可以加上一條非常光鮮的功績。寒極爆發的實力令他暗暗心悸,他認為自己與魔帥交手沒有十足的把握取勝,否則早就親征出關。多年前他與魔帥交手數招,深知後者的厲害。寒極竟然真的將其斬殺,僅僅受傷。假如之前他選擇向寒極發難,恐怕自己也會向吳悅那樣斷成兩截吧。
現在外敵已滅,閻君要做的隻剩探知枉死城殘餘實力。如今正是收複的絕佳機會,趁東軍疲敝元氣大損,可以一舉奪城。
看來我官運亨通,還能回上界做幾任上仙。閻君想到。
上朝通報軍情的是鬼將軍陽斬,寒極因傷休養。在對魔戰爭裏陽斬被血與火磨礪得更為鋒利,它的氣勢壓得文武官員不敢抬頭。閻君心中暗歎這樣的鬼才不能為己所用真是可惜。他嘉獎了東軍全體將士,宣布大赦,地獄中造業惡鬼減刑,削減南軍士卒回調豐都。為了慰勉陣亡將士,閻君還親自主持祭典,以最高禮節舉行儀式。
枉死城門上掛起白幡,閻君下令攻城。陽斬守城百日,最終不敵,護著煙水姐妹逃往北方輪回道,被重兵追捕,隻能向南方流竄。
閻君重新入主枉死城,誌得意滿之際巡城查看,不免驚歎寒極的才幹。幾千日在幽冥無限時間中隻是短暫一瞬,寒極卻將枉死城改造成全新麵貌。閻君手下沒有合適的人才擔任城主,親信中隻有曲承有潛力,不過資曆太淺,而且又是寒極的擁躉,現在不能用。寒極留下的影響比閻君想象的還要深刻,保守派聽說寒極死後歡欣鼓舞,一度策劃反彈重獲絕對權力,料到這點的寒極早有準備,即便脫離了他,牽製舊派的力量仍然能夠持續產生作用。這些將領失敗後向閻君請求援助,可向往提拔的新勢力已經紮根,想要徹底推翻必定會傷筋動骨,閻君的刀始終落不下去。
懸而不決是處理爛攤子最穩健的辦法,閻君深諳此道,他沒有任命新城主,軍官微調,行政不變。他分析自己任期中有這樣的成績,不久就可以離開此地,所以把問題留給後來者處理。閻君和幕僚冷靜分析了寒極的變法模式,寒極的個人聲望帶來巨大執行力的同時,也會造成嚴重的問題。寒極嚐試用製度代替自己,但沒有完成就道消魂滅,枉死城這座高速運轉的機器原本由天才操縱,如今掌控者沒了,機器仍會朝一個方向前進,卻沒人修整機器修正路線了。機器停擺代價太大,隻能任其盲目前進,最終各種矛盾難以調和,崩潰隻是時間問題。
一切事物都難以達到理論和時間完美協調,閻君能夠指出問題,卻不能解決問題。寒極比他更早發現問題,但再也沒有機會改正了。在他眼裏寒極是個可敬的對手,最後的勝利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運起以及寒極的錯誤決策。發動與魔族的大戰是寒極最大的錯誤,不管他之前有什麼豐功偉業,這一個錯誤就足夠讓他萬劫不複。雖然破魔的盛名還會在幽冥流傳無數劫,但寒極什麼也帶不走。閻君沒有毀去寒極的陵墓,冥府也是輪回的一環,閻君看慣了人仙魔妖卷進輪回道,自然不會同墳塚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