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1 / 2)

多哈能聽到周圍傳來的竊竊私語,也能看到別人異樣的眼神。他確實被奧利一槍挑下了馬,隻好任人評說。

“抱歉,多哈。”奧利下了馬,帶著一臉愧疚小跑過來:“我不是故意想讓你丟臉的...我沒傷到你吧?”

“我沒事。”多哈揮揮手,表示自己沒有大礙。

打發走了奧利之後,多哈挑了幾本騎槍的戰技回去挑選,準備在第二天下午正式開始自己的武器技修煉。

在學校這種相對封閉的環境中,小道消息總是傳播地飛快。下午的修煉時間還沒結束,聖彼得的大多數學生就已經知道剛入學的神眷者是個被嚇得丟下了武器的膽小鬼了。

奧利在當晚向戴安娜詳細地彙報了這次試探的結果。

在比試中,他全程都用目光緊緊地鎖定著多哈,多哈騎馬時的手忙腳亂、持槍時的糗態百出以及最終丟下騎槍,被挑在馬下時的“狼狽”全被他看在眼裏。

戴安娜並沒有親眼見到多哈出手,她隻能基於奧利的描述做出判斷:這是一隻既沒實力、也沒勇氣的弱雞。

“繼續做他的工作,小奧利。”戴安娜放下心來,在她心裏,多哈現在已經被打上了弱者的標簽:“上帝如此仁愛,我們作為他的牧者,也應該施人以仁愛。”

對於沒有威脅的弱者,戴安娜一向不吝於展示她的仁慈。

而在另一邊,目睹了比試全過程的莫裏斯卻決定將危險消滅於萌芽之中。

不同於奧利,莫裏斯的眼光自然毒辣許多。都是一年生,多哈卻能在電光火石之間空手接住奧利全力刺出的槍頭,這種顯著的對比意味著二者實力的巨大差距。

換言之,莫裏斯感到了一絲威脅。

在第二天的福音課上,多哈表現得非常低調。坐在教室的最後一排的他沉默著度過了整堂課。

一方麵他昨晚挑了一本很合心意的槍法,心裏正盼著下午好好演練一下;另一方麵,多哈對福音課的內容也毫無興趣。

所謂的“福音課”就是講解、背誦福音的課程。

一年生學習的福音均選自舊約,而多哈早已將整本舊約記在腦子裏了。

終於熬完了上午的課程,多哈在修煉過神火後興奮地趕到練功場,卻在槍術區的門口被兩名學生堵在了門外:“多哈同學,恐怕我們不能讓你進去。”

見多哈露出詢問的神色,其中一名攔路的學生熟練地換上了一副痛心疾首的表情:“多哈同學,昨天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我承認在麵對敵人時不是所有人都能保持勇氣,但像你這樣懦弱到丟下了武器的卻十分少見。”

他接著說到:“在聖彼得,大家都是天父榮光的追隨者,大家刻苦訓練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榮耀上帝,哪怕為此獻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聽到這裏,多哈見到周圍有很多學生點了點頭。

另一名攔路的學生補充道:“因此,我們中的大多數都不希望與你共享這個場地。你現在是全學校的恥辱,但主是至善的,也是仁慈的,如果你想一雪前恥,隻要勝過我們兩個就行。”

多哈站在原地,沒有說話。

他現在真想為想出這套說辭的人豎起大拇指:絕了!這理由真稱得上是正大光明了。如果自己翻開一本小說,見到這番高談闊論,那麼接下來的情節必然是:多哈堅定地點了點頭,回去苦練一年,找回了自己的勇氣,最終戰勝了兩名攔路的同學,然後大家不打不相識,成了終身的至交好友。

問題是,自己一沒裝備、二沒戰馬,靠什麼去修煉?

想象力嗎?

“兩位同學,你們不要成為他人手中刺向自己兄弟姐妹的利劍。”

就在這時,奧利的聲音從背後傳來:“多哈原先連馬都沒騎過,昨天卻依然勇敢地接受了我的挑戰。他心比鐵堅,無愧於神的眷顧。”

“都勇敢到主動把騎槍給扔了?”兩人立即反駁奧利的話。

奧利隨後再次出言反擊,周圍的學生們很快抓住了這次表現的機會:他們根據各自的陣營聚集在奧利或者莫裏斯的手下身旁,高聲評判著多哈的對錯。

爭吵聲很快引來了其他場地的學生,兩邊的人越聚越多,爭吵聲也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