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有個人自以為能吟詩作賦,所以目中無人。聽人說歐陽修詩才超人,他心中頗為不服。為了見個高低,他要去訪歐陽修。途中,他見路邊有一棵很大的死樹,詩興大發,吟出兩句:“麵前一古樹,兩股大丫杈。”兩句出口,一時想不出後兩句。恰巧歐陽修從後麵走來,就替他續了兩句:“春至苔為葉,冬來雪是花。”

詩人不認識歐陽修,他回頭傲慢地說:“想不到你也會作詩?你一定是去找歐陽修吧?正好一路同行。”兩人一同來到一條河堤上。一群正在打盹的白鴨子,突然受驚,便“嘰哩嘎啦”地跳入河裏。“詩人”見景生情,又作起詩來:“一群好鴨婆,一同跳下河。”歐陽修聽罷,又幫他續了兩句,引用了駱賓王的名句:“白毛浮綠水,紅掌撥青波。”

兩人同船渡河,“詩人”為了顯示自己,在船艙又作起詩來:“兩人同登舟,去訪歐陽修。”歐陽修續上後兩句說:“修已知道你,你還不知修(羞)。”

那人聽罷大喜說:“哦,他已知道我了,這說明我的詩才高啊!我看。歐陽修還不如你我二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