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時候,江西南康建昌縣有個八歲小孩,名叫鄧文龍,天資十分聰明,出口成詩,遠近聞名。南康府太守方巨山聽說文龍如此出眾,一心想收他做幹兒子。文龍父親就征求孩子意思,文龍滿口答應。

一天,巨山宴請名士文人,讓鄧文龍父子出席。巨山坐在首席,文龍穿了綠色長褂坐在末位。所有客人入席以後,仆人給大家送上香茶。文龍一失手,把茶杯托盤落在地上,客人們吃了一驚,目光都轉向文龍。文龍父親慌忙賠禮:“孩童年幼無知,請大人原諒。”文龍卻隨口吟一副對聯:“先生衩(chà)

衣,學生落托。”意思是先生衣服不整齊,學生自然也精神不振。他把“落托”轉為“落拓”的意思了。大家不禁相視而笑,覺得孩子十分可愛。

“喝酒,喝酒!”巨山端起酒杯“今天,我的義子初次與大家見麵,各位有興趣的話可以試試他的才智。”一位穿黑袍的老頭馬上接口:“好,我出一句上聯,‘口紅衣綠如鸚鵡’,小詩人能對下聯嗎?”文龍斜了老頭一眼,說道:“頭白形烏似老鴉。”客人們禁不住掩口笑了。文龍父親趕緊瞪了他一眼:“小子休得無禮。”巨山得意地說:“對得好,字句很工整啊!”

大家喝得麵孔通紅了。巨山讓文龍以君子竹為題做一首詩,文龍稍微想了想,大聲吟道:“瀟湘子猷宅,平將風月分。兩軒渾似我,一日可無君。”意思是君子竹是院中風景的主體,我君子竹在這兒就可做主人啦。眾人驚訝極了:小小年紀,氣派真不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