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價值就是貢獻和承諾
言
作者:陳春花
人類文明的進步,很大程度就是確定個人財富的產權,產權概念是財商教育的基礎。
記得10年前看到《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就被這本書的思想深深打動,一是因為這本書的結論“管理者必須卓有成效”;二是因為德魯克先生得出這個結論的方法是深入企業實際。
管理者就是貢獻價值
我喜歡德魯克對於管理者的一個描述:管理者就是貢獻價值。德魯克先生清晰地告訴我們什麼是管理者:管理者本身的工作績效依賴於許多人,而他必須對這些人的工作績效負責。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幫助同事(包括上司與下屬)發揮長處並避免用到他們的短處。這正是管理者的價值所在,如果管理者能夠貢獻自己的作用,讓下屬和上司發揮績效,那麼管理者自身的績效也就表現出來了;如果管理者自己發揮績效並替代所有的下屬或者上司,那麼這個管理者就不能夠稱之為管理者。
德魯克先生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把“功績”從你的詞彙表裏抹掉,用“貢獻”取而代之,那麼你將在經營中獲得最佳的成果,貢獻能夠使你把工作重心放到合適的地方——“客戶、員工和股東”。貢獻外部是基於正確理解“結果隻存在於外部”這一原理而做出的實踐,德魯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指出,重視貢獻才能使管理者的注意力不為其本身的專長所限,不為其本身的技術所限,不為其本身所屬的部門所限,才能看到整體的績效,同時也才能使他更加重視外部世界才是產生成果的地方。因此,他會考慮自己的技能、專長、作用,以及所屬的單位與整個組織及組織目標的關係。
隻有這樣,他才會凡事都想到顧客、服務對象和病人。事實上,一個組織之所以存在,不論其產品是商品、政府的服務,還是健康醫療服務,最終目的總是為了顧客、為了服務對象,或為了病人。因此,重視貢獻的人,其所作所為可能會與其他人卓然不同。企業如果能夠在顧客需要的領域做出獨一無二或者數一數二的貢獻,收獲是隨之而來的事情,企業自身的需要必然要通過對於顧客的貢獻來獲得,此外,價值鏈成員之間、組織成員之間的關係從本質上而言都是貢獻關係,隻有他們在實踐中做到相互主動貢獻,才能保證整個價值係統為顧客做出應有的貢獻。
管理就是承諾
承諾目標。對於結果目標的承諾,可以回答“做什麼”以及“做到什麼程度”的問題。看起來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但是我們的管理者並沒有這樣去做,並沒有切實地認為結果目標是一種承諾,所以我們常常看到公司的目標隻是一種形式,而因為管理者對於目標反應,決定了員工承諾的水平,進而也就決定了為了實現目標所投放的所有資源的成效並不理想。所以如果我們需要實現目標,管理者需要對結果目標有明確的承諾,員工才會達成績效結果目標以支持總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