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朝中之人都知曉禹皇和嶽王其中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恐怕軍部早就一紙命令將其解散了。這可是真真正正的私軍,一支完全不受朝廷統領,甚至兵力優越超過皇宮精銳禁衛軍的軍隊。
這種事情在任何一個朝代都不曾發生過,宮中某些派係也曾不止一次在朝中集體聯名上書要求撤去嶽家軍的編製,一方麵可以削去嶽王手中的權力,另一方麵也可以表示一下自己為國擔憂。
後來據說把禹皇惹煩了,直接在朝上質問其中的代表人物“將嶽家軍撤去不是不可以,可是今後由誰來負責抵禦邊境多方勢力?誰要是有這個能力完全可以拉出一千人的軍隊和嶽家軍對抗一下,隻要打贏朕立刻將嶽家軍撤去。”
這下一幹大佬頓時傻眼了,別說一千人的軍隊,就是給他三千人他也沒這個膽量,大家雖然嘴上不想承認,可是那一份份軍功可是磨滅不了功績。抵禦邑國的強軍進攻、西塞國的強騎、沙漠匪寇的騷擾,如果沒有嶽家軍在邊塞紮下堅實的根,光憑本土輸送過去的軍隊萬萬阻擋不住三方勢力的進攻。
而且他們好像也忘了當今嶽王甚至還是前朝嶽國三太子呢,這種大忌禹皇都可以置之不理,又何況讓他統領千人人規模的私軍呢,這下完全是搬起石頭來砸了自己的腳,從此再也沒人敢在朝內彈劾嶽王,讓其撤去嶽家軍。
而嶽王好像也特別安守本分,嶽家軍自從滿編千人以後再也沒有擴編。
雖然這編製滿了,可是這支軍隊都是屬於他一人的私軍,完全可以再成立嶽家二軍、三軍。
隻要皇帝不說,當今禹國又有誰還能管製他呢,軍部雖然名義上能夠統領他的軍隊,不過他可是禹皇親自下旨冊封的王爺,就算不買你的賬你還能夠往上告?最後還不是告到皇帝那裏去,又是自找苦吃。
自此以後嶽家軍一直保持著千人的編製,下分三個大隊,九個中隊。嶽王親自統帥第一大隊,成為嶽家軍第一大統領。
隻有在嶽家軍陣亡以後,才會重新補入新的血脈。而每次嶽家軍中陣亡以後,軍營中男兒都會爭先搶後,擠破腦袋的往裏鑽。
民間流傳著這樣一段名謠:但凡男兒之身莫不想從軍,但凡從軍莫不以加入嶽家軍為今生最高榮譽。
嶽家軍中流傳出的家訓也讓天下百姓聞之動情,讓大家更加的愛戴這位嶽王,以及他的嶽家軍了。
“凡我嶽家軍者,當以愛民護國為己任。
以忠肝義膽為軍魂。
以驍勇善戰,服從軍令為基本。
以懲惡揚善,救死扶傷為道德。
以視死如歸,戰場身死為最高榮譽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