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父葉有智娶了鄰村孫家的一戶閨女,同葉孫氏生了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兒子取名葉望祖十三歲了,女兒葉慧兒十一歲。這還是他們爺爺在世的時候取的,光聽那名字就足以見得爺爺對大伯父家的重視了。三叔葉有宇娶了奶奶娘家那邊王家屯兒的姑娘,王氏婚後也相繼生了兩個女兒兩個兒子。大女兒葉柳兒十二歲,二女兒葉桃兒十歲,三兒名叫葉望新七歲和小兒子葉望全四歲。嫁出去的小姑也有在婚後一年後生了一個兒子毛仲書如今也有兩歲了。
不過,自分家以後,奶奶那邊再沒有人過來走動了。除卻每年過年過節葉大福帶著節禮過去就再無聯係。
至於大伯父和三叔都離得遠,所以也沒什麼交集了。當初分家的時候隻有自家被分到了這裏,大伯父和三叔兩家靠得近,但是都在村的最裏麵。
原本來有些來往的,但是葉家日子一直不好過。一直到娘親於氏去世後,那邊的叔伯親戚便再沒走動過來。自家就是有再大的事情他們也沒有過來瞧過。
葉大丫姥姥那邊也是窮苦的種田人,姥姥就生了娘親於梅娘和小舅舅於田青。原本看閨女離世後無人照顧幾個孩子所以姥姥經常讓小舅舅於田青幫忙,每次都是提著大包小包,幹完後就回去了。直到後來的幾年裏再沒有來過了。
她娘親去世後也有不少人幫她爹說親,但是別人都嫌棄他帶著三個拖油瓶,日子肯定不好過。
直到後來奶奶那邊突然插手爹爹的親事,奶奶一房遠房親戚介紹了一個寡婦過來,他們姐弟妹就有了後娘了。
後娘呂氏比她爹小幾歲,帶了一個兒子嫁過來,後來改姓葉金。
呂氏早年嫁給了她丈夫,她丈夫無父無母,不過,呂家是看上了那人吃苦耐勞加上沒有性格,待呂氏也極好。這才答應把呂氏嫁了過去,後來丈夫因為長期勞作身體差得了急症就去了,於是在親戚的介紹下就帶著兒子改嫁過來。
呂氏也是個厲害的,她也知道葉家的情況,雖然日子不好過,但是家裏有地有糧食,她還打聽到葉家房子也大。再者葉有福也是出了名的忠厚老實。
雖然葉家有三個小孩,但是前頭兩個是丫頭早早打發就好了,那個小子她可以自己帶著。以後她在家裏主事,家產自然就是她兒子的了。所以錢氏因著這麼一個原因就答應嫁了過來。
本來以為一切都能過的去的,但是四個孩子兩個大人,能幹活的少,吃飯的多。
雖然幾個孩子吃不了多少口糧,但是在呂氏心裏,隻有自己的兒子才能吃。所以沒過一年錢氏就暴露了自己的真實麵目,人前裝的賢妻良母。加上葉有福也是個耳朵軟的,又太過老實,因為沒有眼見為實所以總能被呂氏三寸不爛之舌說的盡信了。再者,這裏的男子多是不管家裏的瑣碎事務的,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呂氏等到人後隻要是對著他們,自己若是有一點不高興不順心的事情就打罵三個孩子,而她自己的兒子葉金她是舍不得他吃一點苦,舍不得打罵。
呂氏也不怕他們三個告狀,她總有辦法一哭二鬧三上吊讓葉有福相信她是個善良的後母。
正是由於葉有福續弦,所以姥姥那邊也不好再過來走動了,怕惹人詬病。
呂氏是個護犢子的,家裏隻要有吃的穿的都是先緊著給葉金。原因是他最小,你們要愛護弟弟。
村裏人大概也有有心人知道了些,但是畢竟是別人家的事他們也不好開口。
相較於那些視而不見的村名,隔壁的趙嬸子倒是總會有事無事碎錢氏幾嘴,趙嬸子最是看不慣呂氏打罵葉家三個孩子。
這次她穿越過來,還是因為後娘呂氏和葉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