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美如花綻放
文藝視線
作者:陣雨
《善良如花》,是我的前輩、《北京鐵道報》資深退休老編輯周振清先生新近出版的一部集報告文學、專訪、散文等多種體裁為一體的作品文集。甲午春節後,當我看過具有詩一般美書名的文集時,眼前仿佛真的綻放起一束束柔媚的花朵來。一口氣讀完全書,一篇篇作品流露的、甚至比花朵還要美的真情、真愛、真善主題,絕不應用仿佛二字,應該說,是令我心靈真真切切的感動,有些作品甚至感動得我為之動容。
我說這話,沒有一絲一毫的玄虛誇張,《善良如花》,攪動著我的心湖,以至於漣漪陣陣風乍起,心事浩茫波濤滾。動情之時,我像是見到了我所熟悉的人,也感知著我所不諳的那些人和事,從中領略著周振清先生每一篇作品中所蘊含的人生真諦。我甚至感到,周振清先生從我們身邊雖已退休20年,但他謙和善良的音容似乎就在眼前,笑望著我們,讓我們的心是那樣的舒暖,那樣的敞亮。
應該說,《善良如花》文集中的很多作品是我熟悉的,原因之一,是集子中的很多文章在《北京鐵道報》上刊登過,作為報社的一員,讀自家報紙刊登的作品,是我從事新聞事業的責任。原因之二,是周振清先生的作品,蘊含著感人至深的真情,如果從傳統美學的角度去衡量,他的作品,充滿著中國五千年傳承至今的核心主題,那就是崇德向善。他的作品,不光耐讀,更重要的是在賞讀中,心靈不知不覺已得到淨化,情操潛移默化中已得到陶冶,有時我甚至為周振清先生文章中的故事而動情地流淚,這不是我無緣無故的情感的揮霍,而是自心由內而外的自然流露。他的作品是那樣感人,雖然主人公大多是一些小人物,但他們身上折射出的人性光輝,絕不亞於大人物的所作所為。
若說真善,《臨河姑娘》該是《善良如花》這部文集中的代表作之一。這篇紀實散文,記述了內蒙古臨河做服裝生意的個體戶女青年郝秀梅火車上“讓座”給一位70多歲老人的動人故事。
故事梗概是這樣的:1986年初冬的一天,郝秀梅從北京站買到了一張開往銀川的169次列車至臨河站的有座車票。上車後她發現有一位耳聾、體弱、年逾古稀的老大爺占了她的座位,見狀,郝秀梅一聲沒吭就站在了座位旁邊的車廂過道上。由於超員嚴重,列車開出後她不時被擠來擠去的旅客碰得東倒西歪,幾次被撞倒在坐著的旅客身上,而她總是微笑著向人道歉。當列車到達康莊站,車上開始供應晚餐,郝秀梅掏錢買飯時,不慎將車票掉在了“我”(作者周振清)的腳下,當作者幫助撿起發現竟是一張有座車票時,不禁疑惑地問:“姑娘,你怎麼有號不坐?”郝秀梅便朝著埋頭吃飯的老大爺努努嘴低聲說:“這麼大歲數了,我……”“他知道嗎?”郝秀梅笑著搖搖頭說:“他知道了,就坐不踏實了”。晚飯後,那位老大爺趴在座前的小桌上睡著一夜,而郝秀梅則在擁擠的過道上站了一宿……
1986年12月7日,《人民日報》頭版重要位置,刊登了周振清先生的《臨河姑娘》。很快,郝秀梅這樣一位可愛可敬姑娘的事跡,迅速傳遍神州大地,數百封讀者來信紛紛飛到姑娘的手中,人們為這樣一位充滿美德和善行的姑娘而感動。1988年,《臨河姑娘》還被收入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高等文科教材,成為大學生們選修的課程。
認真品讀周振清先生的文集《善良如花》,裏麵有著很多像“臨河姑娘”郝秀梅一樣高尚的人物,諸如《秀峰姑娘》中的“導遊小姐”徐青霞、《北京品格》中助人為樂的公交司機和免費贈送歌曲集的老大姐等等,他們從生活中走來,又在高尚的品行中通過周振清先生神來的筆和真情的心,化作成人們心中的感動和學做的榜樣。這其中我還發現,周振清先生的作品不光感人至深,彰顯真善,有的還通過普通的敘事,深入禪理,醍醐灌頂,開智慧悟,教人做人。他的《善良如花》這篇散文,就是一篇佳作。
“一個月前的清晨,小市場外的大街上,一位婦女遇到了麻煩,她在自行車後架上馱的兩大袋東西滑落了一袋。她試圖把車支好,以便把地上的一袋搬上去。由於車上的那袋東西太重,車子支不住。當時,我正從公園晨練歸來,順便幫她扶住車把。事後她說了聲‘謝謝’大爺就走了”。這是作者在《善良如花》中敘述的生活中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的小事兒了,然而小事兒隨之衍生出的卻是另一樁普通小事兒之後絕不普通的道理。“大約十多天後,我在菜市場買菜,看到一個賣散裝食糖的小攤兒,白糖才兩塊錢一斤。賣糖的年輕婦女立刻給我用秤稱,糖放多了,秤砣放在一斤上打不住,我看起碼兒有一斤二兩多了。賣糖女人立刻拿來舀糖的勺子,我想她自然要往下減一些了。誰知,她不但沒有往下減,反而又把勺子伸進大糖袋子裏,又舀了一些糖放進秤盤中的小塑料袋裏。我連忙提醒她:‘我要一斤’。這時,隻見她不慌不忙地把糖袋係好,慢慢抬起頭來,露出了一臉親切的微笑”。這微笑的人是誰?原來正是“我”(作者本人)幫助扶車的年輕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