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落戶京城1(1 / 2)

這次輪回的任務格局有些大,高鵬估計自己得在這個世界呆上不短的時間,有必要置下一處房產。

康熙年間的確有康熙年間的好,這個時代銀子的購買力可比晚清時好多了,同治之後的銀子一兩僅相當於後世170到220元人民幣左右。

而康熙年間一兩銀子卻等同於後世450元左右,且房價出奇的便宜,一間差不多的四合院,僅需二三百兩銀子,花個四五百兩就能買下一套不錯的四合院了,而五百兩以上的院子,至少也得是兩進的。

如今開始進入到古武世界輪回,高鵬每次進入時都會習慣性的兌換一堆金銀放在輪回表中,隻是可惜,主神那隻能兌換到現銀,銀票卻是兌換不到的。

所以為了不占太多位置,高鵬輪回表中也頂多裝上幾千兩而已。

嗯,以後有必要跟韋小寶保持良好關係,雖然這家夥對反清複明大業沒什麼太大的幫助,但至少可以當成提款機來用。

這家夥,貪錢的能力絕壁不在和珅之下,光是抄個鼇拜的家都能貪下五十萬兩,那是多少錢?那就已經是兩億多了我的親。

也得虧那個時候有銀票這種東西存在,才方便了那些官員貪汙,否則五十萬兩,按十六兩一斤來算,那就是三萬多斤,十幾噸的白銀,光是藏銀子就得費不少腦筋了。

高鵬進城之後徑直往內城行去,在一處茶樓打聽出掮客館所在,便雇上一頂轎子往掮客館而去。

所謂掮客館,便等同於後世的中介公司,隻不過此時的掮客館所從事的中介比較全麵,不像後世已經被細分,他們除了房屋中介外,其他一切有關需要中介的事務都可以做。

京城從外到內分四塊區域,分別是外城、內城、皇城和紫禁城,它們之間有城牆相隔,一牆相隔的,不僅僅是城區的不同,還有居民身份地位的不同。

明朝嘉慶之前,京城隻有內城、皇城和紫禁城,嘉慶為了安置更多的京城人口,開始修建外城,不過由於資金不足,隻建造了南邊的一部分,就是後世的北京外城。

外城麵積為24.49平方公裏,在清朝一般是漢族百姓和漢族官員居住在外城,不過因為外城繁華熱鬧,清朝中後期不斷有旗人遷居來此。

內城以元大都城改建而成,麵積是35.57平方公裏,清朝以北京為都後,內城不能居住漢人,漢人必須遷往外城,內城隻準八旗官兵和家眷、從屬居住。

八旗各居在不同的區域,拱衛皇城,到了中後期,不同旗人居住的界限被打破,而從順治之後,漢人也被允許居住在這裏。

不過內城的人口依然被嚴格控製,一般保持在四十萬左右,而內城的消費與物價也比外城要高,以後世的說法,內城就是上流社會的聚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