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不種則秋不收,但春天播種以後秋天不一定就會有收獲。
一經銷商花了一筆錢做廣告,但幾個月下來銷量還是沒什麼增長,於是經銷商害怕了懷疑了,不敢再投入廣告,因為沒有廣告支持,於是市場效果更差,銷量也變得越來越差,最後,經銷商痛首疾呼:什麼廣告效應啊,全他媽騙人的!
廣告投下去沒看到效果,沒效果於是不敢再投,不敢再投更沒銷量,沒銷量當然就不會再投了,這就是廣告投放的惡性循環。那麼,為什麼這些廣告投放下去會達不到效果呢?
筆者在包頭出差時就碰到過一則這樣的案例:經銷商花了五萬塊錢做了一個很大的戶外廣告,但幾個月下來,賣出去的貨卻沒有達到理想目標,按經銷商的話說就是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虧啊!於是,筆者就問了他們一個問題:“你在最繁華最高的大廈上投放了一塊我們的大型戶外廣告,與此同時,在我們的廣告牌的兩邊緊挨著兩塊比我們的廣告牌還要大的戶外廣告,作為一個對這個大廈的廣告位最為關注的人群,你現在能告訴我另外的兩個廣告牌是哪個品牌產品做的嗎?”經銷商說不出來,勉強能想出來是什麼產品做的廣告,也說不清這個產品的特點或是廣告語是什麼。別人更大的廣告都沒能在我們這些最關注廣告的人群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那麼我們稍小的廣告在消費者心目中又能留下多少印象呢?而這就是造成廣告傳播達不到效果的真正原因。
細究下來,有如下原因:
第一、廣告設計沒考慮到廣告受眾的習慣。一般來說,用心看廣告的隻有三種人,一是專用專業人士,習慣看看廣告略作評價;二是無聊的人,沒事看看廣告打發一下時間;第三種是投放廣告的人,自己投放的廣告自己最在意。而普通的消費者是不會刻意去看廣告的,麵對廣告,他們的習慣通常是一掃而過,所以,如果你的廣告內容不能在短時間內讓普通人留下印象的話,廣告就失敗了。要做到讓消費者迅速記住你的廣告,就得考慮廣告的設計了,即廣告的主要訴求能讓受眾在3秒鍾內知曉,體現在字麵上就是不超過15個字,隻有在這個範圍內的廣告才能最大限度的讓廣告受眾記在心裏。無論是車體廣告還是戶外廣告,大家隻有提煉好核心廣告語,然後根據廣告訴求設計傳播內容,才能在眾多的廣告中率先進入消費者視野,從而大大提升廣告訴求對消費引導的拉力,生產良好的廣告效應。
第二、訴求主題遠離消費者利益。廣告傳播的主要目的就是讓消費者記住自己,但記住的程度也有著不同的級別,一般來說,知名度隻能給消費者提供購買的參考,隻有認知才能增強消費者對某個品牌及其產品的信任。為什麼一些看了讓人大倒胃口的“俗廣告”能賣貨,而一些行業人士覺得拍得很捧的廣告卻隻賺個吆喝不賣貨呢?主要原因就在於這些“雅廣告”在設計得“引人入勝”的同時忘記了“扣人心弦”——沒有在廣告訴求的過程中結合消費者利益去闡述——體現在戶外廣告上,就是廣告語的“假大空”,如什麼“品質自然生活”之類的廣告語,讓消費者看了半天都不弄清楚品質在哪裏、自然是什麼、能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好處;體現在電視廣告上,就是前麵14秒的廣告都是在說與消費者利益無關的事,最後1秒鍾才出現產品及品牌的名稱、商標之類的東西,但遺憾的是,消費者洽洽因為前麵情節太精彩而忘記了最後1秒並不精彩的品牌名稱及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