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人影看著被捉住的衛黎,心頭一緊,就朝著衛黎的方向衝來,似乎是打算救衛黎。
“走!”衛黎轉頭看著衝來的身影,拚盡全力控製著心中的恐懼,對那人吼道。
他知道,她救不了他,與其兩個都死,還不如讓她逃,說不定,她還能活下來。
而此時衝來的不是別人,正是李沐然,她在下麵看到杜海那家夥突然急匆匆的跑來,二話沒說就帶著那些小輩逃跑了,便知道事情不妙,飛奔著上來,打算帶衛黎逃跑,但是還是沒來的急。
至於李沐然為什麼會在這下麵,事情還得往前推延半個小時。
半個小時前,奇怪的怪才中人與杜海、嚴霄打出了古墓,李沐然居然在其棺材後麵找到了一個通往底下的通道。
偶然?當然不是,雖然他們都猜測這到底是誰的墓,但是都隻是猜測而已,而李沐然卻不一樣,她在國家做事,能夠搜集到的情報自然要比杜家、嚴家要多的多。
這個墓並不是所謂秦淵的墓,秦淵那人逃跑沒多久就被逮住了,屍體都被挫骨揚灰了,還有什麼墓。
而這個墓建在巡夜城的底下,而且這麼大規模,這不是說明了一件事麼,一件也許他們並沒有在意的事。
這個墓建的很早,早到應該在巡夜城建城之前。而巡夜城建城是在北國剛建立不久,也就是說,這墓至少有千年之久了。
而追隨這個線索,當時會在這裏建墓的人隻有一個,北國的開國將軍蒙意。
原因很簡單,誰也不會把墓造在一個沒有目的的地方,尤其是一個將軍,對於一個長期在外打仗的將軍來說什麼,人生的末程什麼最重要?
家人,故鄉,而這裏就是那位開過將軍的故鄉,當時的這裏也隻是一個村落。
而她這次來的目的則是為了一樣東西,當年蒙意在征戰遼國的時候,曾經得到了一個地級靈兵,鏡花水月盾。
當年他將此盾給了他的愛妻,但是不幸的是,他的愛妻卻被人行刺而死,而後來他查到刺死他的人居然是北國太傅,楊從。
蒙意當時氣急攻心,直接率領軍隊回到了京師,直接在帝都開戰,討伐楊家。
而當時的皇帝卻下了這樣的一道密令:此事誰也不許插手,由他鬧!
當時的蒙意率領的可是當時最厲害的猛虎軍,京中太傅自然沒法阻擋,一日之間,楊從一家便連人帶牲口,全家上下上千口人無一生還。
而在蒙意殺了楊從後,皇帝才捉拿了他,將他貶為庶卒,永世不得被錄用。
當時他還謝恩來著,但是他不知道的是,這本就是一場陰謀,而且是皇帝親自安排的。
當時的蒙意為開國將軍,功高蓋主。雖無謀反之心,但是國家軍隊都掌握在他一人隻手,隻要他心懷異心,想要謀反輕而易舉,身為皇帝的他豈能安心。
而當時的楊從之子,楊修,心懷不正,借當時他姐姐楊貴妃之勢力,打通了南方三關之地,以圖謀反,他還以為他不知道。
隻是當時兩方勢大,他雖為皇帝,卻也奈何不了他們,所以就布了這個局,他知道蒙意愛妻之心,更了解他那做事易衝動,不計後果的秉性。
而這一局,不僅解決了在外兵權之憂,又解決了朝中狼犬之患,一舉兩得。
帝王道,馭人術,伴君如伴虎。這句話可不是嚇唬人的。
蒙意,一生為國,十九歲從軍,其中回家不過三次,回京不過兩回,為當時的越國平定了北原,建立了北國,卻最後落得如此下場。
楊從,以前的越過太子太師,保他當上了太子之位,但是最後的皇帝卻還是說棄就棄,不念一絲舊情。
當時的皇上沒有直接殺了他的原因有兩個。
一,當時蒙意名望太高,半壁將山是他打下來的,真要殺他會令百官心寒不說,逼急了還有可能讓那些人隨他謀反。
二,當時北國初定,尚有外患之憂,殺了他恐填他國之氣焰。
蒙意被貶後,就回到了故鄉,也就是這裏,現在的巡夜城,至於後麵的事,她現在才知道,回來後,他建墓三年,十五年後,北國大定,蒙意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