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C形包圍——內憂外患下的中國突圍(1 / 3)

特別推薦

作者:戴旭

編者按:

戴旭是中國著名軍事專家,他是國內較早揭示美國全球戰略和對華戰略的人士之一。《C形包圍》是戴旭的新著。他有驚人之語。他首次指出“中國正處於‘C’字形戰略包圍之中”,四周都是狼群,他說“貿易不能締造和平,財富卻總是帶來戰爭”,他預感“未來的10年到20年,也就是2020到2030年左右,會有一場針對中國的大屠殺、大哄搶”。他提出中國應建立新型軍隊、中國應確立“藍色國防觀”、中國軍隊應為沿海提供3000公裏絕對安全縱深和未來中國空軍應在8000公裏外攔截戰爭等戰略觀點。

本刊精選了該書的最重要一章“C形包圍”,也是全書的基點,作者從一個獨特的角度對中國當下麵臨的政治、軍事、經濟形勢進行了深入的觀察和分析,作為一家之言,我們希望引起廣大讀者的關注與思考:盛世中國是否要有危機意識?麵對“C形包圍”,中國如何突圍?

中國近百年來,一直在和世界上幾個大國進行著生死糾纏,一百年前(清朝)是和英國及其代表的歐洲;六十年前(民國)是和日本;三十年前(新中國)是和蘇聯;最近三十年(改革開放)是和美國。在這種糾纏中,同樣身為“大國”的中國始終處在弱者的地位上。這種地位讓中國受盡欺淩和暗算。時至今日,這種局麵仍然未有根本的改觀,所不同者,僅是表現形式而已。

和美國糾纏的三十年,又分為三個截然不同的十年:

1979年到1989年是中美蜜月期:雙方為了共同對付蘇聯,而形成事實上的結盟。

1989年,蘇聯即將倒台,中國對美國戰略價值喪失,並逆轉為潛在對手。“六四”之後,美國帶頭對中國進行全麵製裁,雙方關係急轉直下。故從1989到1999年的十年間,是中美關係中的冰霜期。所以,發生在這十年的事最多:1993年,美國公然搜查中國銀河號商船;1996年,美國出動兩支航母艦隊,幹涉中國台海演習,並大規模對台軍售150架戰鬥機;1998年,印度尼西亞軍警大肆屠殺華僑;1999年,美國公然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將中美關係推到戰爭邊緣。

這個冰霜期一直延續到2001年。這一年,美國偵察機在中國周邊撞落中國戰鬥機;小布什一上台就針對中國進行太空戰演習,還十分囂張地宣稱,美國將為保護台灣而出兵。但是,突然閃來了本·拉登,從背後搗了美國一拳。這一拳,把美國打成了中國的朋友,也打出了8年中美關係最好的—個時期。這個時期一直持續到2008年。雖然其間美國也不斷在各種領域找中國麻煩,但總體上是比較順利。

但是,到了2008年,又是一個急轉直下。2008年,在美國的帶動下,全球圍堵奧運聖火傳遞;策動西藏騷亂;達爾富爾問題;準備設立非洲司令部。美國開始加速度、大力度,全球圍堵中國。人權,民主,金融,貿易,石油,媒體,宗教,轉基因食品等非常規武器的持續運用。

進入2009年,幾乎每個月都有關於中國的不幸消息傳來:4月,在中國海軍閱兵的第三天,美、日、印在衝繩大搞聯合軍演;5月,南海多國宣布法理擁有南沙;6月,印度對巴基斯坦幾次發出戰爭威脅,同時搞掉了尼泊爾的親華總理,增兵6萬到藏南;7月新疆爆發大規模屠殺事件,希拉裏在泰國簽署《東南亞友好條約》,並公開宣布“美國又回來了……”;8月,澳大利亞借力拓案,政治上攻擊中國,國防白皮書公開叫囂準備和中國打一仗;8月,緬甸突然出手,痛殺華人。而蒙古國親西方的政府悄悄地上台,以極端反華為目標的納粹分子開始露頭;9月,13日奧巴馬宣布對中國鋼管、輪胎加征關稅,14日中國反擊,美國當天宣布派助手到印度會見達賴,15日美國情報部門出台報告,把中國和俄羅斯、伊朗、朝鮮,一起列為危害美國利益的“假想敵”,美國防部長公開鼓勵研製新轟炸機B-3對付中國;10月,台灣突然大規模試射各種導彈,印度三軍研究對付中國,美印進行18天陸軍演習; 11月,印度慫恿達賴竄訪達旺,美國副國務卿去緬甸,日本宣布在衝之島建海軍基地。

單個看,每個問題的原因都不一樣;整體觀察,事態很清楚:那就是中國已被“C”字形包圍了。

一、中國已被“C”字形戰略包圍

中國現在有錢了。有錢人有個什麼共同的心理呢?那就是尋求安全。如果你身上隻有十塊錢,走在街上你什麼也不擔心;如果你身上帶了一萬,你可能會不自覺地提防小偷;如果你帶了一百萬,你可能會害怕打劫;如果你擁有一個億呢?你可能會請保鏢,養狼狗。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金岩石博士告訴我,上海要開一個樓盤,8億元一棟,房子裝的都是防彈玻璃。

個人的安全問題好辦。一個群體呢?這就要取決於國家的安全。個人再有錢,也不過是一根毛。國家是皮。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所以,中國人應該關注國家安全。

錢越多,安全意識越強,作為個人這本來是自然的。作為我們中國人共同的家——國家,現在安全形勢怎麼樣?

今年是新中國誕生六十年,有人說我們的朋友遍天下。我於是拿著放大鏡在世界地圖上找啊找啊找,沒有發現真正的朋友,卻發現了一個比萬裏長城長得多的一個包圍圈!

我們一定記得,2009年一開年,中國周邊就格外熱鬧,大國小國或公開耀武揚威,或暗中排兵布陣,或公然搶劫,或大肆挑釁……這都不是偶然的,而是互相聯係、互相配合的。這些小事件,都是大包圍圈上一個又一個的火力點。

當年,清朝是通過退讓回避戰爭的,結果從虎門退到北京,丟了江山;中華民國也是如此,從袁世凱的21條,到蔣介石的東三省不抵抗,也是一直退到北京。

現在,我們一些學者認為的中國不會遇到戰爭,其實也是以我們自己的退讓作為前提的。問題是,前車之鑒恍然如昨,退能退到何時,退到哪裏?

放眼全世界,隻有中國周邊才這樣;回望曆史,隻有晚清時候的中國才這樣。

編織這個包圍圈的是美國。隻有它有這個氣魄,也隻有它有這個能力和需要。

(一)中國海上藍色大門隨時可能被關死

美國對中國的海上包圍圈以日本為起點。

從蘇聯解體之後,美國和日本就在東海掉轉了槍口。日本更在美國的暗中慫恿下,重拾一百年前對中國的蠶食漸進政策。日本本來就有向西的曆史衝動,美國一暗示,立馬就有反應。

2009年2月上旬,日本媒體報道日本將在釣魚島海域常駐可搭載直升機的海巡船,招致中國強烈抗議和警告。2月中旬,日美在衝繩(琉球)海域展開聲勢浩大的演習,雙方戰艦達到21艘。美國還派出剛抵達日本不久的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規模陣勢為冷戰後所罕見。

駐日美軍與日本自衛隊,一直在靠近東海的衝繩(琉球群島)周圍頻繁舉行海空軍演,《朝日新聞》引述日本軍方人士話說,這一連串的“密演”是為了一挫中國建航母的銳氣。幾年前,日本防衛廳成立了“離島特種部隊”——陸上自衛隊西部方麵軍步兵團,還秘密製定了有關釣魚島的“防禦”作戰計劃——“西南諸島有事”應對方針。內容是:當西南諸島“有事”時,防衛廳除派遣戰鬥機和驅逐艦外,還將派遣多達5.5萬人的陸上自衛隊和特種部隊前往。日本軍隊總共二十幾萬,陸軍十萬左右,居然準備拿出一半用於西南海島。

2008年11月,美日兩國在硫磺島附近舉行的聯合海上演習中,設置了專門針對中國的演習課目,假想中國“武裝占領”釣魚島,駐日美軍與日本自衛隊共同對中國的軍事力量發動進攻並奪回島嶼。六十多年前,美日在這裏展開驚天動地的大海戰,今天卻攜手並肩,準備對付中國。日本海上自衛隊出動了包括最先進的“金剛”級“宙斯盾”驅逐艦在內的90艘軍艦,大批P-3C反潛巡邏機。美軍則出動“小鷹”號航母打擊群。日本借美國之力霸占釣魚島的意圖已經逐漸從模糊走向清晰。

2009年3月,日本第一艘直升機航母正式退役,幾個月後,另一艘直升機航母也下水試航。日本宣布,將製造四艘此類“驅逐艦”。僅此一項,日本海軍就將成為世界第二大海軍。這一幕與20世紀20年代的情形完全一樣。當時日本也是趁著經濟危機的時候,大力擴張海軍,大造航空母艦,結果20年後發動了太平洋戰爭。

2月16日,美國國務卿希拉裏訪日,日美雙方簽訂駐衝繩(琉球群島)美軍遷往關島的協議。這個協議的簽署,是美國對日本戰略的重大轉折,喻示著美國正在放出關了六十多年的日本老虎。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人認識到這個協議的嚴重性。衝繩是什麼地方?是原來的琉球。聞一多有個《七子之歌》,在哭台灣的這一首中,這樣說:“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灣……”不僅中國人把琉球看成是中國的孩子,美國人也是這麼看的。二戰勝利後,美國兩次向蔣介石提出把琉球群島歸還中國,條件是派孫立人的遠征軍進駐日本,作為占領軍。蔣介石一是考慮打內戰,二是害怕日後引起和日本的麻煩,沒答應。之後,美國就把自己的軍隊駐那裏了。它在觀察,看日本和中國未來誰可能成為美國的盟友,它就把琉球給誰。現在,它決定給日本了。

自蘇聯解體以後,在美國的策動下,日本就瞄準了中國。日本就像一個做好了熱身賽即將登台的拳手一樣,躍躍欲試。日本眼睛盯著中國大陸,手腳一直在釣魚島和台灣這裏伸來伸去。至於其在曆史問題上對中國的挑釁,還隻是語言方麵的衝撞。日本簽完這個協議,心中一塊石頭落地,頓時激情高漲。

7月初,日本防衛省證實計劃派遣陸上自衛隊進駐日本最西南側、位於東海的與那國島。這是地位未定的琉球群島的一部分。與那國島距離台灣花蓮隻有110公裏,距釣魚島170公裏,距日本現在所謂的衝繩卻有500公裏。站在與那國島上,日本的刺刀已經抵在台灣——中國的胸膛上。

最近日本的艦艇不斷和大陸、台灣的艦艇發生問題。最新的一個是,日本向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申請將南太平洋的衝之島礁,作為日本的國土。這個點靠近美國的關島。如果獲得批準,就意味著日本和美國在太平洋的國土連在了一起,而不僅僅是日本獲得大於其整個陸地麵積的42萬平方公裏的海域和豐富的資源。更重要的是,這個地方成為日本國土,中國海軍就再也無法前出太平洋了。日本的巨大野心顯露無遺。

日本在二戰後並沒有退回到近代史的原點,反而又站在1879年吞並琉球、入侵中國和亞洲的起點上。不僅如此,還從更遠的地方,開始迂回中國了。

未來東亞戰爭,也許就將從2009年初開始醞釀。這是美國的戰略安排。日本已成為美國的坐騎,不由自主。衝繩協議,是美國給日本坐騎的草料。

日本之後,就是台灣。

新中國一誕生,台灣問題的困擾就出現了。遠的不說,從老布什到小布什,中國因為台灣問題被美國勒索的金銀和政治讓步,不勝枚舉。直到一年前國民黨上台,兩岸的形勢才讓大陸稍微喘了一口氣。但美國對兩岸的緩和耿耿於懷,千方百計予以破壞。奧巴馬新政府剛一上台,就宣布將繼續對台灣出售武器,並提出希望主導兩岸會談,被中國大陸拒絕。但是美國並沒有就此鬆開台灣話題,3月中旬又宣布為台灣升級P-3反潛巡邏機。3月24日,美國會眾院又通過了一項所謂紀念《與台灣關係法》30年的決議案,故意撩撥中國。最近台灣又屢次提出要購買美製F-16CD戰機。在台軍的計劃中,還有購買美國F-35的準備。種種跡象表明,美國是不會丟下台灣這張遏製中國的王牌的。蔣介石時期,是武力反攻;從李登輝到陳水扁,台獨已經喧囂、騷擾中國十幾年。最近又開始了。台獨餘孽不僅剛剛策劃了達賴訪台,還準備邀請熱比婭。已經法西斯化了的台獨不死,總是中國的定時炸彈。美國利用台灣,敲詐兩岸,吃了原告吃被告,已經形成了漁翁心理。它不會輕易在台灣鬆口的。

美國針對“台海戰爭”進行了無數的演習,光是著名的蘭德公司就設想了好幾套作戰方案。設想動用太空衛星、偵察機和四大航母戰鬥群,及駐紮在關島和衝繩的B-2轟炸機、F-22和F-35隱形戰機,對上海、深圳、廣州、廈門、香港等大城市,以及解放軍導彈陣地和機場,實施輪番轟炸,以及用“全球隱身打擊特遣分隊”,獵殺中國機動導彈。

越過台灣,就是南海。

這是美國針對中國海上包圍圈的中間點和關鍵點。2009年2月17日,菲律賓議會通過所謂“海洋基線法案”,非法將中國中沙群島中的黃岩島劃歸為“菲律賓共和國的所屬島嶼”。

3月5日,馬來西亞也起而效尤,其總理兼國防部長巴達維登陸中國南沙群島的彈丸礁和光星仔礁。

越南也沒有閑著。4月26日,它任命了一個西沙市長。這是它在對中國的南沙群島任命完縣長之後,又對中國的西沙任命它的官員了。

南海國家一邊口頭說著遵守和中國達成的南海共識,一邊加速武裝。菲律賓已經訂購了法國的6艘潛艇,越南也訂了俄羅斯6艘先進潛艇,比中國還多,接著又追加了12架遠程重型戰鬥轟炸機蘇-30。越南先後從俄羅斯引進了S-300PMUl防空導彈係統、4艘“獵豹”級護衛艦、8艘導彈巡邏艇。4月中旬,越南海軍還秘密訪問了美國海軍艦隊。不能排除未來越南把自己的基地租借給美國用。印度也在培訓越南的潛艇人員,俄羅斯對越南海軍和空軍的支持不遺餘力,一直想重返越南。

印尼海軍最近提出從俄羅斯訂購2艘“基洛”級潛艇。另外,印尼還打算自行研製12艘潛艇。馬來西亞海軍不甘落後,正在積極籌建潛艇編隊。2002年6月,馬來西亞與法國和西班牙的公司組建了潛艇建造聯盟,並采購2艘“■魚”級潛艇。馬國官員稱,“為了保衛領海,馬來西亞至少需要10艘潛艇”。馬來西亞還在大力加強近海防衛能力,計劃2010年前建造27艘近海巡邏艇,噸位超過2500噸,可配備直升機。馬來西亞已向俄羅斯訂購了18架蘇-30MKM戰機,還決定從波蘭購入新式坦克,從美國進口空中預警係統等,全麵更新裝備。

先進潛艇和遠程蘇-30重型戰鬥轟炸機,都是為誰準備的?如果是這些國家之間準備戰爭,根本用不著潛艇和遠程作戰飛機。

不久前,美軍與東南亞國家舉行“卡拉特-2009”演習。在菲律賓階段和馬來西亞階段的演習中,兩國海上陸戰隊都與美海軍陸戰隊進行了兩棲登陸演習,凸顯正在為搶占島嶼進行軍事上的準備。馬來西亞軍事媒體《吉隆坡安全評論》聲稱,此次演習腳本就是以南海的海上糾紛為假想背景,目標直接指向中國。演習說明美國與東南亞6國之間的“卡拉特海上力量集團艦隊”已形成,並將保衛東南亞各方在南海爭端中的權益。此集團形成後,東南亞6個參演國將調動艦隊與美軍編組成一個作戰群,應對南海的任何危機、事故。據報道,美國還有意拉攏越南參加演習。7月21日至24日,越南空軍和美國空軍在越南舉行高級軍官會議,旨在加強美越信息共享和為將來的美越軍事合作奠定基礎。

日本、朝鮮半島、台灣、南海……這就是冷戰期間美國為中國準備的第一島鏈。現在不是中國衝擊第一島鏈的問題,而是美國在收緊這一根鏈子。

南海的背後是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是被稱作第二島鏈的一個點。它最近鼓噪得特別凶,說要防範中國的威脅,要擴充海空軍,白皮書等於公開宣稱準備跟中國打仗。它怎麼擴軍?說出來讓人目瞪口呆:它要訂購美國100架F-35!這是第四代戰機,隱身型的聯合攻擊戰鬥機。按西方的標準,相當於兩艘大型航空母艦的載機。按中國的標準相當於一個航空兵師!它還要購買12艘新潛艇和12艘新軍艦,24架戰鬥直升機,總計花費780億美元!(這個錢裏有很大部分是它用鐵礦石漲價敲中國的)它擴軍也沒有關係,但它直接說是針對中國的!這麼一個在現代戰爭史上連配角都算不上的國家,也敢指著中國鼻子說話,誰給它的底氣?

9月6日,越南中央總書記農德孟訪問澳大利亞,雙方把關係提升到“全麵合作夥伴關係”,特別提出為針對中國威脅要加強防務合作。必須指出,在越南戰爭中,雙方曾經有過戰場上的交鋒記錄,但現在雙方抱在一起了。

《孫子兵法》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下伐兵,其次攻城。

上兵伐謀,美國早就在做了。現在是伐交階段,不僅美國這個蜘蛛俠在忙於全世界到處結網,中國周邊的國家也開始伐交,開始聯網了。

越過南海,再向西就是印度。

美國和印度現在可以說是親密無間,繼出售最先進的P-8反潛巡邏機之後,美國戰鬥機和其他重型裝備也在進入印度。印度還準備部署美國的反導係統,美國的戰鬥機還在競標印度的空軍裝備計劃。軍備合作的背後當然是戰略的密切配合。美印核協議是美國送給印度的大禮。正是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政治支持下,印度在中國西藏問題上才敢大膽幹涉,達賴最近才死灰複燃,喧囂不已。

2009年4月23日,中國海軍在青島閱兵。4月26日,美國和印度、日本就在衝繩(就是琉球群島)海域進行聯合反恐演習,美國出動了核潛艇、航空母艦,印度把參加中國青島閱兵的兩艘軍艦,直接開過去了。他們反恐演習的重點是反潛。衝繩有什麼恐?恐怖分子有潛艇嗎?印度號稱印度洋是印度之洋,現在又跑到太平洋來了。它跑來幹什麼?有人說它是想向太平洋擴張,我認為不是,它那幾條破軍艦,哪有那個能力?就是算上它的航母也不行。我看它就是來向美國人表示忠心。當年它奉行戰略投機政策,在大國間左右逢源,特別是討好美蘇,現在還是如此,討好美俄,還加上日本。日本呢,為了對付中國,也和印度打得火熱。印度還跟越南玩得特別好,從1979年中國自衛反擊後,雙方關係就特別好。從太平洋回去之後,印度在6月上旬又和英國、法國的海軍,在印度洋搞起了反潛演習,這一回倒是痛快,直接說是為了對付中國核潛艇。趁著美國對中國進行海上圍堵,印度拚命發展自己的航空母艦。它自製的2艘航母已經開工,2014年就要成軍。它的蘇-30戰機早就進了安達曼群島,俯瞰印度洋。還有超音速的對艦攻擊導彈。印度在印度洋上不會封鎖美國,也不會封鎖俄羅斯,更不會封鎖日本、越南,它會封鎖誰呢?不言自明。

在我們大提“和諧海洋”的時候,在中國國內還在為造不造航母激烈爭論的時候,美國已暗暗地為中國未來的航母艦隊準備了一支亞洲海上聯軍。越南窮兵黷武,南海地區國家海軍和澳大利亞的備戰行動,日本和印度的潛在敵意,美國毫不掩飾的幕後操縱,種種跡象表明,中國南海的戰略態勢,正在急速惡化。

事實已經很清楚:美國正策動日印對中國進行東西戰略夾擊,澳大利亞和越南配合。日本是一扇門,印度是一扇門,越南等國是門閂。美國就是那個關門人。美國輕輕地一用力,從太平洋到印度洋,3萬公裏的海洋大門就對中國關上了。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最多五六年,南海國家的深水海軍力量和印度的海軍力量、日本的海空軍都會有質的變化。那時他們會更強硬。我們的航空母艦還在紙上,美國就為中國的新海軍畫地為牢了,就是你隻能在自己的洗澡盆裏活動。想到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遊泳池嗎?他們手拉手擋在那裏。

目前這一切都是序幕,更激烈的還在後頭。從日本列島到南沙群島,擠滿了世界最先進的潛艇、軍艦和飛機。在這裏,我還沒有提美國駐紮在亞太的八大軍事基地,那裏停著隱身戰略轟炸機和核動力航空母艦、核動力潛艇。

中國海軍現在的處境,跟一戰、二戰前德國海軍的情況很類似。戰史專家稱那時的德國海軍是囚徒困境,因為強大的英國海軍一直看著它。兩次世界大戰,德國海軍都是主要被英國海軍(也聯合了其他盟國海軍)殲滅的,所以,人們稱德國海軍是兩次攻擊了監獄看守。

中國海軍現在也被幾個看守盯著,這就是美國和日本“警察”以及印度和南海的一幫“保安”協防隊員。他們用兩根鏈子(第一、第二島鏈)緊緊地拴著中國海軍,所以,中國海軍今天的處境比當年德國海軍的處境更艱難。

(二)陸地上正被美國抄後路

美國在陸地上對中國的包圍,是接著海上包圍圈展開的。具體地說,是從印度開始的。

印度是美國包圍中國海上封鎖線的終點,又是陸地包圍圈的起點。

2009年5月4日,奉行“毛主義”的尼泊爾總理普拉昌達在首都加德滿都宣布辭去總理職務。在聲明中,普拉昌達說,尼泊爾對印度卑躬屈膝的日子一去不複返了。這話什麼意思?

印度已經把錫金國變成錫金邦了,現在又把尼泊爾的政局搞亂,還準備再弄個尼泊爾邦。它對斯裏蘭卡和孟加拉國的控製就不用說了,斯裏蘭卡內戰剛一結束,它就格外積極地參與重建,要“抵消中國的影響”。印度的目的,就是要把這些南亞國家全部變成它的衛星國。美國對此是予以戰略支持的,這樣,印度就是南亞豎起的一座政治的喜馬拉雅山。

印度奉行戰略投機國策,十分善於趁火打劫。1950年,它趁朝鮮戰爭和中國軍隊還沒有進入西藏之機,突然占領了藏南。現在,印度看美國對中國加緊進行戰略包圍,又想在邊界問題上討便宜。2009年3月26日,印度秘密進行了以“中國可能發動短平快入侵”為假想的演習。印度的女總統還到其非法占領的中國藏南地區視察,其空軍還在離中國邊境300多公裏的地方,進駐了遠程重型的蘇-30戰機。6月,趁朝鮮核危機,印度突然向被它占領的藏南地區大舉增兵6萬人,兩個山地陸軍師,還準備成立一個炮兵師。多年來印度對中國的敵意隻是體現在口頭上,現在來真的了。明擺著是配合美國的戰略計劃。印度媒體一直狂炒中國入侵,大談什麼雙方攤牌,製造緊張空氣。印度政府一邊裝著不完全同意媒體的樣子,一邊又允許達賴訪問達旺,還說,達賴可以自由訪問印度的任何地方。達旺是你印度的嗎?如果是,六世達賴怎麼出生在你印度的領土上?印度的囂張已經沒有底線了。

印度之後,第二個點是巴基斯坦。

美軍在巴基斯坦隨意襲擊,表麵上看起來是打擊塔利班,其實,細細分析也有著強烈的項莊舞劍的味道:美國使用無人機進行密集襲擊的地區是巴基斯坦的西南省份俾路支。中國對巴基斯坦的主要投資就在這裏,比如著名的瓜德爾港。美國和印度一直疑慮這個港口會被中國用作通向印度洋的出口。外電報道,中國有計劃修建一條從瓜德爾港跨越喜馬拉雅山的輸油管道。美國在這裏大打出手的動機是什麼?一個美國人在香港亞洲時報在線5月9日文章中明白無誤地宣稱,“必須盡一切可能迫使建設了瓜德爾、需要伊朗天然氣的中國退出”。①

這就是美軍以打擊塔利班為名,在中國投資地狂轟濫炸的隱秘原因。

在美國國內,關於肢解巴基斯坦,控製其核武器的提議不絕於耳。這是對巴基斯坦刺耳的警告。也是對中國的含蓄警告。

再往西,第三個點是阿富汗。

2009年3月9日,美國宣布將在2009年9月底之前從伊拉克撤出1.2萬人的部隊,2011年之前全部撤出。同時,美國宣布將大舉增兵阿富汗。3月2日美聯社報道稱,美國一名高官稱北約將請中國在中阿邊境的瓦罕走廊開放補給線,以支持北約在阿富汗的反恐戰爭。

為什麼美國從伊拉克撤軍,而不從阿富汗撤軍還要加強?那是因為阿富汗有兩個大鄰國俄羅斯和中國,這才是美國在阿富汗舞劍時真正著意的地方。

美國賴在阿富汗是一箭雙雕。一是可以繼續實施肢解俄羅斯的大戰略,同時也為削弱中國,掐斷中國自中亞的能源通道,提前布勢。幸運的是,中國和俄羅斯在中亞有個上合組織,所以,暫時可以緩和一下美國和北約、歐盟的全麵攻勢。

自中亞向東,就是蒙古。

多年來,美國和日本一直在蒙古不遺餘力,進行經濟援助,軍事演習,直至扶持親西方政府上台。美國迄今已被稱為蒙古的第三鄰國。

同處在被包圍中的俄國,與中國的關係最近也連出狀況。俄羅斯非常粗暴地在商業糾紛中使用武力和其他暴力手段,侵害華商的巨額利益。

如果打開世界地圖,可以發現,中國從海上到陸地,已被美國包圍得嚴嚴實實,像一個橫躺著的U形試管,隻剩下東北亞和俄羅斯接壤的很小部分,還懸乎著。但是,隨著日本宣布未來應對中國崛起,有人主張與俄羅斯攜起手來。果真如此,加上朝鮮半島的局勢如果逆變,這一個小口也可能即將被堵上,那就成了一個O形。

冷戰年代,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包圍,隻有第一、第二島鏈,且基本處於防禦狀態,而新中國則挾抗美援朝大勝之威,對美呈現戰略進攻態勢。時移世易,今天美國不僅在原來的防線上反守為攻,還將這一進攻戰線,延展到印度洋和南亞、西亞及中亞,呈“C”形包抄、鉗擊之勢。冷戰年代,美國對中國的包圍隻有海上的兩條島鏈“半月形”,現在又加上了陸地上一個“半月形”。

這隻是美國在2009年初的幾個小動作。如果再算上美國20多年來一直宣揚的各種版本的中國威脅論,在不勝枚舉的許多領域杯葛中國,就可以看出,美國一邊用廉價的心理戰嚇唬中國,不要邁出前進的步伐;一邊就是在中國周邊紮上一道鐵籬笆,還不停地點燃一堆又一堆的隱形戰火。打著中國威脅論的幌子威脅中國,是美國最高超的一步棋。

很多人可能會問:中國對美國是一片誠意,美國也一再宣稱要發展兩國關係,為什麼暗中緊鑼密鼓、水泄不通地包圍中國?我認為,這並不是美國和中國天然有仇,也不是雙方文明和意識形態的衝突,而是由美國追求建立世界帝國的大戰略目標決定的。

二、當前國際政治和軍事大勢:一個帝王和三大戰場

自古不能謀全局者不能謀一域,不能謀萬世者不能謀一時。發生在中國周邊的所有事情,以及那些發生在中國民族地區的恐怖騷亂事件,都不是孤立、偶然的,而是美國一手策劃的。今後,這種事情隻會更多更嚴重。要看清這一點,就必須了解當今國際大勢。

回顧20世紀,從1898年向西班牙開戰時起,美國在世界大戰中連續打敗了三大敵人——西班牙、德國、日本,建立了美元霸權體係,取代了日不落帝國英國,又在冷戰中戰勝蘇聯,從此踏上建立世界帝國的征途。

美國在21世紀鎖定建立世界帝國的目標,必須要征服三個潛在對手——伊斯蘭世界、俄羅斯和中國。這是卡特總統時期的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博士的理論,美國現在還在執行。②

從今天的地緣態勢上說,美國已經完全占領和控製了世界公海、太空、信息等人類公共空間,正在率領已被征服的歐洲和日本等“諸侯”,利用地區政治聯盟、金融和話語霸權,信息化技術改造完畢的超級軍隊,三路出擊。

三大戰場,三大對手,三種不同的戰法,美國輾轉騰挪,全盤掌控,各個擊破。對伊斯蘭世界是直接軍事打擊;對俄羅斯是顏色革命和北約東擴、反導彈係統壓縮並舉,圍困肢解;對中國是經濟綁架、金融掏空和地緣包圍,政治幹擾、引誘,軍事進逼和外交忽悠相結合。

可惜美國的三大對手中尚無一個有這樣的全局協同、配合意識,基本上屬於各自為戰,求命自保的狀態。有時甚至還要對美國殲滅對手予以戰略配合,比如美國以反恐為名打擊伊斯蘭世界,俄羅斯就為其提供基地、情報支持等。但美國並不領情,一進來就搞俄國,以顏色革命挖走獨聯體很多國家,還在東歐部署反導係統,擠壓俄羅斯戰略空間。中國亦然,對美國在阿富汗的反恐行動予以道義和實際支持,美國卻在阿富汗開設維吾爾語廣播,指示熱比婭在新疆掀起恐怖騷亂。當然,俄羅斯在吃了很多虧以後,學乖了,現在擺出了和美國全球對抗的姿態。看看格魯吉亞戰爭之後,俄羅斯的舉動就知道了。

讓我們從學術的角度思考一下:2001年小布什剛上台,矛頭直接對準中國,公開宣布軍事保護台灣,還在人民幣升值、人權問題上對中國咄咄逼人。突然出了“9·11”事件,轉移了美國的戰略焦點,小布什一下子對中國換了個表情。之後8年,由於美國深陷伊斯蘭戰場,所以這8年是中國外交壓力最小,經濟發展最快的時期。俄羅斯也是如此。這就是大戰場之間的牽製效應。到奧巴馬上台,美國要從中東戰略收縮了,中國周邊一下子緊張起來,國人頓感危機四伏。為什麼?美國又壓上來了。伊斯蘭戰場的牽製作用變小了。中國有一些人,跟著美國喊反恐,美國說本·拉登是世界的敵人,他也跟著真喊真相信;到中國指責熱比婭策劃恐怖的時候,美國怎麼不跟著中國的聲音來?美國人心裏清楚得很。倒是一些中國學者很弱智。反恐固然是應該的,但各有各的“恐”。如果美國要中國幫他反,它也應該幫中國反。既然是盟友,你的敵人是我的,我的敵人也應該是你的。所以,美國應該把熱比婭押送回中國。否則,我們為什麼要幫你反本·拉登?

從冷戰結束到現在20年過去了。我們看到,在三條戰線上,美國都取得了巨大的勝利或進展。歐洲戰線是全勝,德國統一了,波蘭正成為美軍的反導基地和反俄前沿;遠東戰線,美國在武裝日本、控製台灣的同時,正在朝鮮半島大玩陰謀,準備離間中朝關係;遠西戰線,美國已經涉足巴基斯坦,深入阿富汗,並全麵包圍伊朗。它下一步完全可能慫恿以色列襲擊伊朗。

眼下的美國,已經把曆史上波斯帝國、亞曆山大帝國、羅馬帝國、成吉思汗帝國、奧斯曼帝國、日不落帝國的全部,沙皇帝國的大部,漢唐帝國的外圍,全部納入自己的控製之下。眼下,正在準備吞並沙皇帝國和漢唐帝國的老窩,然後一統江湖。三條戰線的總目標就是如此。

2001年時任美國國防部長的拉姆斯菲爾德說:“在對手還沒有崛起的時候打倒他,所用的力氣最小。”在絞死阿拉伯強人薩達姆,基本遏製了伊斯蘭世界複興勢頭之後,美國同步加大了對中俄的戰略壓力。在格魯吉亞戰爭之後,俄羅斯以強力的反擊,將美國和西方頂死在中亞。北約在格魯吉亞搞演習,俄羅斯組建派出中亞五國聯軍,寸步不讓。美國戰車難以前行,於是轉向在中國方向的大戰場尋求突破。

由於2008年的金融危機讓美國經濟和工業遭受重創,同時,美國又在對伊斯蘭世界的新十字軍東征中陷入困境,美國害怕俄羅斯和中國趁機崛起,於是,奧巴馬上台後,美國一下子來了個大變臉,對伊朗大獻殷勤,又是慶賀波斯新年,又是承認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力,還承認當年美國卷入伊朗政變,總之是拚命地想和伊朗握手,然後奧巴馬又在2009年6月初到開羅,公開宣布要和伊斯蘭世界和解,還宣布支持巴勒斯坦的建國主張,以及從伊拉克徹底撤軍。這就是美國的戰略機敏之處,發現危機,馬上跳出。它要通過這一係列的示好,想從對伊斯蘭世界的戰爭困境中脫出身來,趕緊治療內傷,準備應付俄羅斯和中國。它一邊通過“重啟”麻痹俄羅斯,一邊在中國周邊全麵推進。當然,它進行的推進,主要是慫恿“各諸侯”國在四周給中國製造危機,想給未來的中國紮一個牢籠,同時實現其他的戰略目的。

三、美國對中國的暗算

美國不僅僅是對中國構築一個靜態的“C”字形戰略包圍圈就完事。

在冷戰年代,美國對中國是硬圍堵,對蘇聯是軟絞殺;冷戰結束後,美國對中、俄的大戰略,正好反過來:美國對俄羅斯是硬圍堵,對中國采取軟絞殺。一是經濟掏空:28個產業,控製了21個。這是最根本最省事的釜底抽薪。多少年來,當中國沉迷於GDP數字和外貿進出口額的時候,美國卻一直在隱秘地實施著針對中國的經濟掏空戰略。美國借中國的錢,再投到中國,消滅中國的名牌,控製中國的礦產,入股中國的銀行,炒中國的股市、樓市,但是,美國卻不許中國購買美國的企業,不出售給中國高技術和武器,隻許中國大量的金錢買美國的國債——其實就是“借”錢給美國,供美國循環用於掏空中國。這方麵的事例不勝枚舉,可以參考北京財經大學教授李炳炎在北京大學幾年前的一個講座《外資並購與我國產業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