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當代勵誌榜樣之:大學生養豬鑄輝煌
研究生種地:錯在哪裏?
1995年7月的一天正午,寂靜的西柏子坡村,熱辣辣的陽光裹著一位在田邊久久徘徊的紅衣少女。
她已經回家1個多月了。在此期間,她顧不上理會全村人驚異的目光,一心投入了心中醞釀已久的設想。這村北頭的廢棄麵粉廠她觀察了許久,覺得是建生豬飼養基地的好地方。因此當聽說村裏另一家村辦企業也相中它時,裴利靜便風風火火地敲開了村委會的大門。
在幾位村幹部眼裏,這位因舍棄城市戶口而鬧得滿村風雨的女大學生並沒有什麼怪誕之處。相反,她看起來苗條清麗,目光自信。當她思路清晰地把自己決心搞示範養豬,帶動全村養豬致富的想法和盤托出時,他們看到了在她柔弱外表下的堅強、自信和智慧。
經過一番慎重討論,村裏正式決定,將這塊地批給小裴。為鼓勵她建設家鄉的熱情勁兒,村支書表示,將在各方麵給予她大力支持。
第二天,在家人的幫助下,裴利靜埋頭紮進了她未來養豬場的建設之中。夏天的驕陽裏,她拉石灰,搬磚瓦,卸木料。短短一周時間,她手上磨脫了一層皮,臉曬得幾乎找不到原來的模樣。娘心疼她,勸她歇歇再幹,利靜隻是笑笑。在那風花雪月的日子漸行漸遠,在經曆了內心一場場風暴後,她終於褪去了20歲女孩子的稚氣和虛榮,帶著創業者的自信站在了人生新的起點上。
1995年七八月份,裴利靜的足跡踏遍了濟南、臨沂、萊蕪等地。到10幾家大型養豬場學習、參觀。憑著在農大學得的知識,在內行人的指點下,她決定用當地的“萊蕪黑”、“丹麥長白”和“英國大約克夏”三元雜交,培養一種瘦肉率高、耐粗飼、抗菌強、長速快、產仔量高的新品種。
為了籌資金,裴利靜求親訪友,托拜鄉鄰,動員大家一齊湊錢。結果連零頭也沒湊齊。資金困難讓她一趟趟地跑鄉鎮,找銀行借貸。功夫不負有心人,隨著她事跡的漸漸遠播,當地銀行終於答應貸給她一筆款。8月底,裴利靜買回了首批200頭仔豬。
從此,利靜沒有一天離開過豬舍。200頭仔豬的一日四餐忙得她團團轉,喂水,喂食,淋浴,讓她不得消閑。半夜聽到小豬叫,她會第一個起床,跳進豬舍查看。小豬生病比她自己生病還著急,忙著去找村裏的獸醫。也許是女孩子特有的心細,她很注意豬舍的衛生條件。冬天,為豬舍搭上塑料布,保持一定恒溫;夏天,讓豬舍披上紗網,加上清掃,打藥,連個蒼蠅也找不到。與小豬仔嬉戲時,她常常回憶起那童年的時光。她想自己可能真的與豬有緣吧:兒時從它們身上獲得歡樂,成年時從它們身上釀造自己的事業。不管怎樣,既然踏上行程,就不會再回頭。
在生豬飼養方麵,利靜一改傳統的飼養方法,選用顆粒飼料對豬進行直線育肥。僅90天時間就出欄200頭大肥豬,體重均在125公斤以上。其中的一頭達到了300多斤,把當了多年的鎮獸醫站站長都唬住了,直問:“這豬養了幾年了?”
1996年春節,裴利靜的豬場出欄了兩茬豬,打通了南方數省的銷售市場,獲純利10萬元。女大學生成了養豬女狀元。她的事跡一下子傳遍了這個泰山腳下的小村。她的名字也在泰安地區不脛而走,成為人們議論的焦點。
短暫的喜悅並沒有衝昏小裴的清醒。當泰安電視台記者采訪她時,她說了句簡短卻很有分量的話:“當大學生固然榮耀,然而真正使之榮耀的,還在於他(她)對於社會的貢獻。”行動勝於語言。幾天之後,她經過深思,拿出了兩萬元,無償扶持村民們養豬。裴利靜很快在全村掀起了養豬致富的熱潮。
在分析了全國豬市的行情後,裴利靜感到近幾年豬價浮動頗大,而豬場規模與市場波動成反比。一個超前的計劃在她頭腦中產生了。
她草擬了一個新建北集坡鎮萬頭養豬場的詳細方案。方案很快得到了鎮有關領導的支持和批複,並破例為她調出40畝地,貸款150萬元。到記者發稿時止,養豬場一期工程已完工,24排新豬舍已齊刷刷落成。
記者麵前的裴利靜文文靜靜,依然一副讀書女孩兒的模樣。當問及她所學的專業是否能用於養豬時,她笑了,說:“任何知識都是相通的。明年我計劃搞個大型冷庫,在南方再開辟幾家生豬代銷網點,那時我的經貿外語專業就派上用場了!”
(來源:《青年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