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1.嶄新就業觀之:小店主大作為(1 / 1)

21.嶄新就業觀之:小店主大作為

研究生種地:錯在哪裏?

石曉晶在校時學的專業是電子商務。在讀大二的時候,他建立了個人網站“酷娛在線”。網站一開張人氣就很旺,欄目吸引了眾多的同齡人,於是他就在上麵開一個店,後來起名為“酷娛商城”。

剛開始做時,石曉晶和同學到沃爾瑪大量購入很多促銷的商品,像方便麵、餅幹等,然後用自己的小數碼相機給它們拍照,把照片上傳到酷娛商城裏。

石曉晶第一次賣出去的是一包方便麵。當他把方便麵送到買主手中時,覺得特別不好意思。買主倒是挺滿意,覺得這種購物方式很時尚也很方便。

東西賣得很便宜,因為顧客都是本校的同學。後來,石曉晶也進了些電話卡,每次都進一二十張。一張14元買來的201電話卡,一般就賣14.5元左右,並且送貨上門,利潤少得可憐。

石曉晶每次進貨的錢都是平時的生活費。由於剛開始沒有經驗,有一次進的餅幹太多了,賣了好久都沒有賣完,最後隻能自己解決,一連半個多月把餅幹當早餐。

每天中午下課回來,他幹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網看一下同學們的訂單,然後送貨上門。

石曉晶現已畢業留校,在學校的網絡管理中心工作,負責校園網。

2004年,袁吉峰的“安的小屋”正式在淘寶網上開張時,遭到了父母的反對。父親是一個商人,生意做得很不錯。袁吉峰說,父母給了他充足的花銷費用,讓他心無旁騖地好好學習,聽到袁吉峰要在網上開店,連一向疼愛他的姐姐都加入了反對行列。

袁吉峰起初隻是在阿裏巴巴網站幫家裏關注一些商務信息,翻譯一些客戶的外文訂單。後來他看到了阿裏巴巴旗下淘寶網招募網上賣主的廣告後,就做出了“上網練攤”的決定。

幸運的是,不到一星期,袁吉峰就把一雙達芙妮牌的涼鞋賣給了嘉興的一個買主。這第一次成交給小袁帶來了11元的利潤,他把這“第一桶金”存入了銀行,用他的話來說是“做資本”。

袁吉峰發現,外國人在買東西時比較講誠信,並且非常信任賣主,不討價還價。一個住在杭州的美國人訂購了一個耐克包,市場上要賣180塊,袁吉峰賣給他110元。還有一個日本女子訂購了兩輛嬰兒推車,晚上11點談妥了價格,第二天中午就收到了她的彙款。

現在,“安的小屋”的回頭客保持在十幾位,客戶中有公司老總、工商行政人員,還有銀行職員。他現在發貨之前,都要把貨品認真檢測一遍,把錯誤率降到最低。

開了網店後,袁吉峰說,一些大學生走進社會後什麼都不懂,腦子裏隻裝著一些沒有用的理論知識。而“安的小屋”給了自己一個提前融入社會的空間,即使什麼時候關了店,但“將讓我受用今生。”

周友蓉在大一過生日的時候,一個朋友通過8848網站郵寄了一個精美的手袋送給她,這讓她感到十分好奇,於是也開始光顧一些網上的商城,發現網上開店可免去房租、稅收,精力投入也小。在經過權衡之後,2002年,她拿著東拚西湊的1000元在“易趣”上開了網上商店“奇妙小屋”。

“奇妙小屋”裏都是一些女生喜愛的東西,像漂亮的發夾、時尚手鏈、項鏈、可愛的零錢袋,還有美麗實用的包包。

開張沒幾天,另一個係的一個女生發給周友蓉一個帖子,說她看中了一款粉紅色的BATTY的背包,周友蓉當時覺得特別興奮,因為這是第一筆生意,為了討頭彩,就以58元賣掉了。這次交易周友蓉賺了10元錢,至今錢還在電腦上掛著。

在幾個姐妹的鼎力幫助下,“奇妙小屋”開得熱熱火火,有幾個月能進賬兩百多元錢,零花錢根本就不用開口向父母要。

但是,周友蓉的“奇妙小屋”現在已經關閉了,她說買家對她的欺騙是後來放棄“奇妙小屋”的一個重要原因。

原來,“奇妙小屋”開張後雖然訂單不少,但真正成交的卻不多。有時候周友蓉按照訂單留下的電話打過去,而電話那端卻是一個驕蠻的聲音傳來:“我鼠標點錯了,不是想買”,之後掛了電話;有的買家的電話索性就是亂留什麼111111或者999999,或者根本聯係不上本人。

周友蓉覺得也不是她一個人遇到這種事,“上網練攤”的新手,特別是大學生由於缺乏社會經驗,有時候太過天真,還有點急功近利,很容易上當受騙,不僅浪費了時間、精力和金錢,還傷了自己的心。

周友蓉說,網上賣家的信譽度並不是人們所想象的那麼差,相反,買家欺騙人的太多了。在這樣的買賣關係中,她不願再堅持下去。

編後記:趁著年輕進入社會去實踐,多學點現實的東西,是目前大學生創業的初衷,但在創業的同時不要把專業知識扔掉,這個畢竟是你最大的本錢,哪怕有一天創業沒成功,靠著專業找個普通的工作還是不成問題。

(來源:《創富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