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雪》教學實錄與評析
課例展台
作者:呂莉 周正梅
一、 新課導入
師:我不知道同學們是不是有和我一樣的感受,一年四季與家人在一起,我們經常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快樂和感動。比如說,在春天的田野裏散散步,在夏天的荷韻、秋天的菊香中,去感受親情的溫暖和美好。那麼在寒冷的冬日,你和你的家人一起又有哪些快樂的經曆呢?
生1:我和家人圍在取暖器旁邊一起講故事。
師:一起講故事,既收獲了知識,同時又感受到溫暖。
生2:在雪地裏麵打雪仗,拿雪球互相砸。
師:我眼前已經出現那樣快樂的情景了。還有沒有別的快樂經曆?
生3:我們一起堆雪人,雖然很寒冷,但是我們都感到很快樂。
師:這話說得真好,還有沒有補充?
生4:和家人一起準備年夜飯。
師:你需要動手嗎?
生4:我可以幫家長打下手。
師:這時候爸爸媽媽一定會覺得,我的女兒真懂事。你也會覺得,我長大了,能幫爸爸媽媽做事了,會覺得特別幸福,特別快樂。雖然天氣寒冷,但是與家人在一起,這樣的冬天還是有很多的快樂溫馨,很多美好的記憶。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一個古人的家庭,看看在寒冷的冬天,他們這一家人在做著些什麼。請同學們打開書,看第5課《〈世說新語〉兩則》,今天我們學習其中的第一篇《詠雪》(板書課題)。
【點評】《詠雪》是《〈世說新語〉兩則》中的一篇,是剛入初中的學生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也是學生人生中在學校裏正式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教者以一個主問題導入,請學生交流冬日自己與家人在一起的快樂的生活經曆,問題設置緊扣文本內容,並為後麵進行文本分析作鋪墊;教者提問的方式也讓學生感覺很溫馨,隻字不提“今天學習的是文言文,文言文與我們今天表達的語言有怎樣的不同,有怎樣的句法特點”等等言辭,否則,會把還沒有走近文言文的學生就嚇跑了。
二、過程展示
師:看這一課的標題,誰來猜猜看,這課可能會寫什麼?你第一個舉手,你來說。
生1:我覺得這一課可能會寫作者和他的家人在一起讚歎雪的美麗。
師:你為什麼會用“讚歎”這個詞呢?
生1:因為“詠”表示……
師:你聯想到了一個詞?大家告訴他。
生:(齊)歌詠。
師:你覺得歌詠有讚歎、讚美的意思,所以你覺得可能是一家人聚在一起讚美雪。很好,其他同學有沒有別的推測?
生2:我覺得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作詩。
師:你為什麼會用“作詩”這個詞?
生2:因為“詠”給我的感覺是一種詩的意境。
師:你覺得“詠”必須得有一點詩情畫意。文章可能是有詩情畫意地說著雪。還有沒有補充意見了?我們想一想,小學的時候有沒有學過“詠什麼”這樣的詩作?
生3:《詠鵝》。
師:還有嗎?
生:(齊)《詠柳》。
師:現在聯係你小學的生活經驗、學習經驗,猜一猜這篇文章可能更傾向於寫什麼?
生3:可能會寫雪景、雪的美,雪的一些姿態。
師:可能會用詩情畫意的語言描繪雪,然後表達一些讚美之情。好,這都是我們的猜測。那麼這篇文章究竟寫什麼呢,我們一起到課文中去尋找。
【點評】這是教者在領著學生“初讀標題,揣測文意”——猜猜文章會寫些什麼。在這個環節中,教者多次使用“猜猜、推測、猜一猜、猜測”等詞語,串聯與學生之間的對話,既是利用,也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上進心。學生在溫馨、熱烈的課堂氛圍中,打開了知識儲備的閘門,一下子就勾連了舊知《詠鵝》,初步感受了“詠”的內涵——用詩意的語言描繪景物,抒發情感;並進而進入文本,尋個究竟。
師:哪位同學能有信心給我們讀讀這篇文章?(一生朗讀課文)
師:這是你第一次讀文言文嗎?
生1:以前讀過一點。
師:和現代文的朗讀相比,有什麼不同?
生1:它與現代文的格式、標點有一些不相同,讀起來感覺……
(其他學生補充:拗口、疙疙瘩瘩的、怪怪的。)
師:這就是我們初步接觸文言文的感受。那麼,怎麼能把文言文讀得不拗口呢?大家剛才有沒有發覺這位同學讀到很多地方都停頓了,有些字音把握不準。在讀文言文的時候,我們首先得把讀不準的字音先讀準了。比如說,這些字音你能讀準嗎?(PPT出示詞語“欣然、王凝之”)
師:“欣然”的“欣”有沒有後鼻音?“王凝之”的“凝”呢?我們一起把這些詞讀兩遍。(出示拚音,生齊讀)
師:很好。這些字音會讀了,我們一起來讀讀看。(生齊讀課文)
師:這一遍讀得好多了。有一個地方一讀到,好像就有很多種聲音。(出示詞語“差可擬”)“差”字到底讀什麼呢?這個字是多音字,當它出現在文言文裏麵時,我不知道該讀什麼了,怎麼辦?
生2:了解它的意思。
師:聰明。看看注解有沒有告訴我們意思。
生:(齊讀)差(chà)不多。
師:你們已經讀了,“差(chà)不多可以相比”。那在文中這個字怎麼讀?(生齊讀:chà可擬)
師:當我們知道它的意思,這個多音字的字音就讀準了。把這句話讀一下。(生齊讀,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
【點評】在這個環節中,教者指導學生文言文要讀順首先要讀準字音。教者潛移默化地給了學生讀準文言文字音的多種方法——如何關注生字讀音、如何利用課
課例展台
文注解辨析多音字音。同時,采用反複朗讀的方法予以鞏固。
師:現在我們可以把文章讀得比較順了。讀順了以後,我們能不能把文章讀通呢?誰能把這篇文章的故事用自己的話說給我們聽聽?(PPT出示:猜讀文意,流利朗讀,用自己的話複述故事)(生1複述)
師:已經挺好的了。他剛才已經把文章大概的意思說出來了,但是很顯然,有一些地方他還不是十分明白,比如說最後這兩句話,誰來幫幫他?
生2:最後兩句話的意思是,原來是哥哥謝無奕的女兒……
師:“誰”原來是?
生2:講出這句詩的人原來是……
師:講出“這”句詩,上麵有幾句詩呢。
生2:講出“未若柳絮因風起”的這個人……
師:知道她的姓名嗎?
生2:謝道韞,就是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師:王凝之是王羲之的二兒子,這個謝無奕又是誰呢?
生2:是謝太傅的大哥。
師:謝道韞就是謝太傅兄長謝無奕的女兒,是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這裏是對謝道韞身份的補充交代。同學們非常不容易,初讀文章就能把大意說得這麼好,很不簡單。我們發覺每個國家在不同時代裏,它的語言總會有那個時代、那個國家的特征,如果我們要走進這種語言的話,恐怕還得動動腦筋,花點工夫呢。所以,剛才我們同學能做到這樣,已經非常出色了。有一些小小的需要老師提示的地方,我再提醒大家。(PPT出示:“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誰來說說這句話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