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PK票,粉票
————————————————
斜斜的靠在榻上,喬煙看著炕桌上從柳氏那拿來的《大楚風雲誌》發著呆。
雖然當初在柳府聽到自己現在所處的朝代時曾想過或許自己穿到了一個未知的朝代,可是一旦證實了還是有點接受不了。
算了,就是穿到了一個你熟知的朝代你又想做什麼呢,還真的想像小說裏說的那樣憑借著自己的所知去改變什麼嗎,除非你嫌自己死的不夠快。反正自己在前世出了那件事後的心願也隻是想混吃等死,既然前世沒有完成,那麼就在這世完成吧。
想完,喬煙又拿起了《大楚風雲誌》細細看著。
人類的起源是差不多的,從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的神話傳說到商紂王死於牧野之戰標誌著商朝的滅亡,曆史走上了岔道,之後長達八百年的周朝並沒有來到,而是被晉所代替,晉朝傳二十世,外戚弄權,宦官幹政,天下三分:楚,燕,魏。
楚元帝建大楚朝,定都洛陽。彼時三國征戰不斷,當時的楚元帝采用了護國將軍柳勝的“遠交近攻”的策略,結盟於魏,共抗燕朝,才使得大楚得北方。至此,三朝鼎立局麵正式形成。
三朝之間雖然還常有戰事發生,有時規模還比較大,但是總的說來,力量大體平衡,鼎足之勢維持了百餘年之久。楚置司、豫、兗、青、徐、涼、雍、冀、幽、並、荊、揚等州,其中涼州領戊己校尉護西域;幽州地境達於遼東;南部諸州大致依秦嶺、淮河分別與燕、魏相接,楚有戶六十六萬餘,人口四百四十餘萬,傳六世至今上楚文帝。
楚元帝建大楚朝後,在政治上改革官製,加強對官吏的監察,強化對軍隊的控製。在經濟上,實行度田,把公田借給農民耕種,提倡墾荒,發展屯田,安置流民,賑濟貧民。在思想上提倡經學,表彰名節。由於這一切措施,使當時社會安定,生產發展,大楚朝得以興盛,史稱“中興元年”,楚元帝在位二十五年卒。
從楚元帝統一北方、開展屯田開始,生產逐漸恢複,又實行九品中正法,承認一般士族有做官的權利,由於九品中正製規定門第為定品的主要條件,使的當朝的顯貴子弟官運亨通,大楚朝給公卿客戶和官吏可按官品占田蔭客,使顯貴廣占田地、佃客和奴婢,這就造成了士族勢力的蓬勃發展,到了以柳、王、謝、喬四大家族為主主張的北伐戰爭中,由於在以柳氏家族為首,其它三家家族中也有不少將領的指揮下收複了徐、兗、青、司、豫、五州,取得了大楚北伐曆史上的第一次重大勝利,士族勢力達到了鼎盛時期,這時士族勢力甚至超越了皇權。
楚文帝時,雖然柳氏由於子息原因而沒落,但是百年士族仍然旺盛,皇權政治演化成門閥政治,楚文帝大力提拔庶族,一些庶族吸收中下層地主階級人物參加政權,楚文帝雖無法改變高級士族壟斷高官的局麵,但卻引用庶族官吏委以品位不高卻握有實權的職務,在實際執政中分享了士族的特權。
楚文帝時,奉行獎勵農桑、發展茶葉、倡導紡織、重視商業貿易的經濟政策。使得大楚朝的商品經濟十分發達,另一方麵,由於銅,銀錢比較笨重,攜帶不便,已出現紙幣的雛形,有點象曆史上的明朝中後期,雖然商業貿易活躍,但在“士、農、工、商”傳統觀念的影響及限製下,商人的身份地位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他們仍然受到嚴格的等級製度限製。
看到這裏,喬煙掩卷輕歎,歎柳氏,想當初祖父的先輩忠心輔佐大楚,換來了大楚於另兩朝的鼎立,當初的四家之首,淪落到了現如今的地步,雖然這與柳氏自身也有關,但是肯定離不了君王的陷害,要不怎麼能都死了呢,看來自古的“狡兔死走狗烹”不論在哪裏都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