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有一種說法,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時候,akb的音樂會感覺正式發行單曲反而沒那些cw曲或者普通歌曲好,因為正式發行單曲當中有很多的旋律並不少見,而其他歌曲則往往是作曲家真的認真創作出來的東西。
這也是為什麼周曉每每按他上輩子相同的時間表單曲,也不會有什麼前世作曲者出來說周曉抄襲的原因,因為上輩子akb的音樂製作組現在根本沒成立過,現在akb的音樂製作組,除了周曉以外,主體的構成人員來自老的being公司,這些人的編曲,跟周曉前世的那些人是完全不同的風格。
而之所以周曉被告了抄襲反而讓他哭笑不得的原因更有意思,因為很少見的,這首《偶像的定義》……是周曉的原創曲啊。
抄襲抄了幾百首反而沒有被告,原創了一首歌,竟然還被告了抄襲?而且……這時機也太微妙了吧!
為什麼微妙呢?
有人告周曉抄襲的新聞很快被報道了出來,其實在周曉跟秋元康兩個人的多年經營之下,日本的娛樂圈,公司跟很多媒體已經建立了不錯的合作關係,像這種醜聞新聞,輕易是不會上大型報紙甚至電視廣播的,但這次卻有些奇怪,在周曉把事情交給秋元康處理之後,秋元康的處理反而並不得力,不僅沒有做到保密,甚至很快就讓電視台方麵都報道了整件事兒的經過。
而那個告了周曉的作曲家也可憐兮兮的上了好幾個電視節目,甚至在節目上出示了好幾個包括傳輸文件,手稿等在內的整局,這些證據……看上去非常的有說服力,而他所出示的歌曲,聽上去跟周曉的作品也同樣非常的相似!一時間,整個日本議論紛紛!
人們當然會在意,周曉這些年在日本觀眾眼中幾乎是完美的存在,說他抄襲,幾乎令人難以置信,但是很快,一些音樂製作人也站出來表達的質疑,他們的說法是,像秋元康這種很快能創作出歌詞的作詞家就已經很厲害了,可周曉呢?周曉可是負責作曲的啊,在每年有那麼多工作的情況下,還能兼顧上百首歌曲的作曲工作,這本身就是很令人詫異的一件事兒啊, 這麼想想,周曉稍微抄襲一下其他人的作曲,也就可以理解了。
就在這種輿論氣氛當中,周曉的又一部新劇《legalhigh》上映了。
第一集,在全日本的收視率都猛跌的今天,24.2%的收視率也算不錯。
真正掀起巨大波瀾的,是第一集最後的下集預告部分,觀眾們驚訝的發現,站在被告席上的人……竟然是周曉!
而電視劇的官網主頁也很快給出了答案,本劇導演周曉先生,將會在第二集客串一個深陷抄襲麻煩的作曲家!!!!!
炒作!絕對的炒作!
整個日本娛樂圈都嘩然了,因為這炒作炒的……實在是太爛了!
你說你炒就炒吧,起碼提前一點時間啊,電視劇播出之後才想起炒作來,而且連內容都是一模一樣的,你這時糊弄鬼呢啊。
azx方麵是哭笑不得,那個小作曲家那邊先是非常驚訝,但很快,對麵的怒氣就達到了頂峰!
在對方看來,azx這純屬欺負人,這時間安排的,也太巧妙了吧。
於是,作曲家那邊憤怒的召開了新聞發布會,聲明了自己跟azx沒有任何關係,森乃至還把索賠金額給提高到了一個非常大,以至於人們不可能還認為是炒作的金額。
而笑了一陣兒的azx方麵似乎也並不準備在這方麵做太多文章,同樣發表了自己這方跟對麵沒有任何關係,這件事兒完全不是炒作的聲明。
結果就是……整件事兒炒的更大了,很多日本人都開始關注這個看上去怎麼也不像巧合的巧合,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讓《legalhigh》這部劇的收視率,在第二集周曉客串集播出的時候,收視率跳到了30%以上!6%的一個數字增長,還是在這麼高的一個程度上所呈現的跳躍,絕對是所有影視製作者都夢寐以求的。
被告,電視上的否定跟苦情,另一方的否定,全日本民眾的猜測,兩個星期以內,整個日本都圍繞著這件事兒討論起來,因為作曲家這一方拿出來的證據看上去毫無爭議。
而周曉這方,則一口咬定了整件事兒是個驚人的巧合,甚至就連周曉在大阪,都遭受到了記者的圍堵,他不得不在電視上也澄清了一下說這是巧合,可這種巧合,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看上去沒有任何的說服力,於是事情越來越傾向於作曲家一方,大部分觀眾都不由得懷疑起來,周曉這首歌……不會真的是他抄襲的吧?
當整個事情就這麼朝著對azx方麵不利而去,甚至就連一些其他看不慣的周曉的勢力都站出來擠兌他,質疑他的時候,azx方麵終於出手了。